英雄少年,悦读诗书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
古语有云: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年成才的诗人们,无不是自幼饱读诗书之人。
随诗词君一起读诗,读人,品味诗书赋予人的力量。
01
黄庭坚,诗书传家少年郎
ldquo;宋四家”之一,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七八岁就出名了。
宋皇佑三年,他七岁,作了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到了八岁,作了一首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七八岁的年纪,很多孩子还是顽童一个,黄庭坚就能写诗了,且这诗写的还不错。这与他从小受到的教育离不开。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经常与“诸父昆弟相与题咏”。聪慧过人,书读数遍即能诵,舅舅也称赞他的学问“一日千里”。
诗书传家的良好家风,从小对诗书国学的学习,让他日后的成就更为不凡。开一派诗词之先河,成为了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为首的一宗。
没有少年时期的国学启蒙,也难有后期的厚积薄发。诗书传家带来的不仅是与家人交流的乐趣,更是奠定人生的基石。
02
晏殊,国学渊源赋神童
景德二年,年仅14岁的晏殊也出名了。
小小年纪的他,与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神态淡定毫不畏惧,被真宗赐予同进士出身。
多少士子甚至穷其一生也得不到的进士身份,他轻轻松松的就得到了。此时大他两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还住在庙里“划粥断齑”。
14岁的殿试,并不是第一次出名,他从小素有神童之名。
ldquo;五岁能诗,七岁能属文”,如此年幼,却有如此成就,想必一定是家学渊源吧?
然而并没有,晏殊既没有生于诗礼簪缨之家,也无书香文脉传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吏之子,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把众人甩在了身后,就这么成为了神童。
生于平凡,却不能甘于平凡。自带国学天赋,就要承袭这种天赋!晏殊自小与国学的渊源,让才华沉淀。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所学的知识,都将化为淡定沉稳的底气。
03
白居易,艰难苦学气自华
大家所熟知的白居易,自小也是十分优秀的。
ldquo;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虽然比照前两位,这样的事迹只是平平。但黄庭坚有家学渊源、晏殊有天赋,白居易好像只有惨痛的经历。
经历战乱,祖父母先后病故,父亲也在外地做官,独守家中,这家还特别穷……
惨淡的童年,并没有打败他。咬紧牙根,努力学习,“以至於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当然,刻苦读书是有回报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成功考中进士,还成为了其中最年轻的一人。
从小学习国学诗词的人,往往最能从其中获取成长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灵魂与诗词对话,内心就不会被物质捆绑。以最坚韧的内心,与最艰苦的人生搏斗。
少年就是一张白纸,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就能画出一幅绝美的画。这些英雄少年,从小接受国学诗词的清润,将诗词国学中的美好特质,领悟于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