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一)
文/张笑
今天是清明节,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起去江滨公园放风筝。
我挑了一个带有小女孩图案的粉红色风筝,妈妈也挑了一个绿色带有小猫图案的风筝。妈妈说:“我们来个比赛,看一看谁的风筝放得高。”我说:“好啊!”
我和妈妈来到绿地上。我放了线,就拿起风筝快速地跑了起来,可是还没跑几步风筝就落地了,由于线太长,我被绊了一跤,摔了个狗啃泥,气得我火冒三丈,把风筝扔在草地上。妈妈看见了哈哈大笑,说:“象你这样,风筝永远放不高。”我服气地说:“我一定会把风筝放起来的。”我又拿起风筝开始放起来,这次我把线放短了,开始跑起来,线太短了,风筝根本放不起来。我换了一种方法,我用左手托着缠线柄,另一只手拽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然后一只手松开,风筝就凌空飞起,我飞快地跑着。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妈妈看见了说:“放得真高!”我得意地看着妈妈放风筝,妈妈的风筝低得只过头顶。妈妈说今天的比赛我胜利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清明节的好天气给了我一份好心情,我像是一只五彩的风筝在空中自由飞翔,享受着春风,沐浴着春光,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清明放风筝(二)
文/陈嘉瑞
民间有“清明”期间放风筝的习俗。
大约在2021年前,春秋时的墨翟用木料做成一种鸟,叫“木鸢”。鸢是鹰的一种,说是木鸢,就是用木料做成、能在天上飞、形状像鸢的一种器物。据说当时墨翟研制木鸢时,用了3年才成功。这就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当时这个木鸢并不是用于娱乐,而是用于军事上的释放信号或传递书信等。后来纸发明了,人们就改用纸来做,就叫“纸鸢”。到了唐代的时候,有人开始在纸鸢上安装了一种竹弦,纸鸢放飞到空中以后,凭借空中强大的风力,竹弦能发出古筝一般的声音,所以人们就叫纸鸢为“风筝”了。唐人高骈就有一首《风筝》的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风筝成了人们户外娱乐的一种工具。
宋人有个叫周密的,写有一本书叫《武林旧事》,里边记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同在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里,也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从时序上讲,清明是春分过后、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天地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大自然显出一派勃勃生机,一切都是上升的。地气上升,温度上升,挥发上升。于这个季节放风筝,空气中也似乎有着更多的浮力。人们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家家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竞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即是相互观摩、评比各家风筝的好机会,又是人们呼吸春天气息、享受大自然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裴星川有诗云:“卖花声里过清明,丝雨片风寒暖轻。好趁新晴残照里,绿柳村外放风筝。”李渔有诗云:“杨柳风高春已分,纸鸢头上乱纷纷。赛人全仗丹青力,放作天边五彩云。”都是说春分过后、清明到来前后放风筝的事。至于在清明放风筝的人文含义,有民俗学者认为,人们清明放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故去的亲友,所以在清明鬼节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放飞于天,让他们感受并接收到。民间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清明放飞风筝有放晦气、祛病根的作用。家里有久病的人,便制作风筝到郊外去放,疾病即可痊愈。按这个说法,空中落下的风筝,最好不要去捡,捡了会沾染晦气。
清人高鼎有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是儿童们的最爱。明人徐渭写偷放风筝的儿童:“偷放风鸢不在家,先生差伴没寻拿。有人指点春郊外,雪下红袄便是他。”有的儿童没有风筝可放,便只有空羡别人的份。北宋王令的诗说:“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然而,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放风筝的,放风筝需要有风。孔尚任的一首诗说:“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风筝放不上天,儿童颓丧,恕骂天公不来风。只几句诗,几个顽皮而气恼的村童形象便跃然纸上。这里,也只有顽童口头无忌,敢骂天公了。放风筝没有风不行,风太大也不行,太大风筝会断线。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过一个谜语:“阶下儿童仰面看,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其谜底就是断线风筝。说到断线风筝,清女诗人陈长生的《春是信笔》写得耐人寻味:“软红无数落成泥,庭前催春绿渐齐。窗外忽传鹦鹉语,风筝吹落屋檐西。”还有同朝的女诗人骆绮兰的《春闺》诗:“春寒料峭乍晴时,睡起纱窗日影移。何处风筝吹断线,吹来落在杏花枝。”而对于断线风筝,金圣叹态度更直白:“见人风筝断,一乐也。”放风筝,无风不行,风向太乱也不行。周作人就有诗说:“鲶鱼飘荡日当中,蝴蝶翻飞上碧空。放鹞须防天气变,莫教遇着乱头风。”也算是经验之谈。鲁迅当年曾粗暴地踩毁了弟弟躲在一旁辛苦偷做的风筝,是哪一个弟弟,就有些说不清了,也许就是周作人。
古时,男女出门放风筝,难免就要产生一些佳话。清人的李涣作有一书,其中记载了一丑一美的姊妹俩詹妍和詹强的故事。说两姊妹分别在风筝上题了诗句,然后把风筝放掉。后来,拾到断鹞的两位相公前来求亲,终于促成了两对美满姻缘。这是有书记载的,那些没有记载、因为男女郊外放风筝而相遇、相知而促成的佳话姻缘,不知又有多少。
风筝是现代飞行器的始祖,可惜中国人发明了风筝,飞机的发明却成了外国人。那是一对美国人的莱特兄弟。其实五代的时候,北朝的齐宣帝就曾用风筝载人取乐,有一次竟然飞出5里多远。可惜的是昏庸的皇帝仅仅是取乐而已,同样麻木的民众也无人从中受到启发,和飞机的发明擦肩而过。如今,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挂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的旁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其实,对中国这个在现代科技发明上几近为零的东方大国来说,几千年来不是没有发明的机会,而是受到了本国文化对整个世界研究方向的制约:西方文化首先研究的是自然界,而中国的东方文化首先研究的是人的精神界。
清明到了,到郊外放风筝、看风筝去。看飘飞了千年的风筝,飞出来的无限的春意。
清明放风筝(三)
今年清明放假安排颇多争议,我们一家三口就三个样。我是从周六一直放到周三;天天是放周六周日和周三;奇奇是周六周日上班,休周一周二和周三。所以一直到了周三这一天我们一家三口才一起放假。
昨天在碧云天酒店等着接人的时候,听广播说按照中国人的习俗,放风筝应该是在清明节,因为春天来了,把一年的晦气放出去。于是想起那年高手从廊坊给我们带回来的风筝还在凉台上干放着,现在高手离去也快一年,不如将那风筝放了吧。
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偶尔会有风起,让还没有把风筝放到天上去的人有机会放飞。(www.wolizhi.com)我们的风筝是一只大蝴蝶,蓝地儿,绿红黄的花纹。一个菱形的龙骨,两对翅膀和两对尾翼,尾翼上还各有一个凤尾,他们父子俩一会功夫就把零落的部件拼成一个漂亮的凤尾蝶。风确实很适合放风筝,一会儿蝴蝶就飞上了天空,和沙燕、雄鹰、笑脸儿、飞机等等各式风筝一起在天空舞动。天天只兴奋了一会儿就不爱玩了,问,答说:“这个太古老了,不刺激,我在学校放飞机模型的时候,那才叫过瘾。”我笑着拍拍他的肩—因为他现在已经比我高,抚摩他的头对我已经开始有些难度了。我想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文化是要有一个过程的。
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风也小了,我们决定回去。因为昨天和希希出去做衣服回来可能是太疲劳了,午睡醒来,末名地就产生一种戚戚惶惶的感觉,所以今天不想午睡了。正巧天天说想去国图,我们就去畅春园食街坐了运通106去国图,这种事情奇奇是不会参加的,他要继续静卧养生。
因为是第二次来了,所以不似前一次那样激动。我去主楼办读者证,天天因为不足16岁,所以被挡在门外。我在机器上自助办了证。出来和天天一起去少儿馆,因为和天天一起,被允许进入,要是单独一个成人也是不被允许的。刚看了一会,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声说:“哪些孩子和家长愿意参观成人区请和我来。”我和天天偷笑跟着一起进入了成人区,从四楼向下望去,直接看到二楼三楼,层次分明地陈列着书架和桌椅,那一刻倒有一种壮观的感觉。参观之后,按照要求我和天天又一起回到少儿区。一通折腾之后我已经没有多少力气坐下来看书了—何况大多数区域也没有可坐的地方了。最后决定去人相对少的报刊区。直接去了对着门的那一个架子,我的目光一下定在那里。居然是吉林农村金融,那是我们单位的杂志,想当年我的好多文章都是发在那上面的。别样滋味在心头啊。
这时奇奇来电话问晚上吃红烧鸡翅的事情,娱乐也娱乐了,知识也知识了,该物质一下了。和煦的春风和和暖的春光中,我和天天象两个小伙伴一样,回家吃好吃的去喽。
放风筝 放风筝比赛的作文 在学校放风筝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