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书店不死》经典读后感有感

分类: 经典文章  时间: 2021-12-01 16:30:29 
点击全文阅读

《书店不死》经典读后感有感

《书店不死》是一本由[日]石桥毅史著作,明室Lucida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店不死》读后感(一):书店会向何处去?

初看本书的题目时,有种忧伤。这个时代,书店的消亡要比我发量减少的速度还要快吧。其实我倒也知道,有很多网红书店正在崛起。不过大多都是以卖文创、卖咖啡为主,甚至有些就纯是拍照作用。书店和书的连结,竟然会越来越微妙。我想,当书店的主要收益及功能不再是卖书,而是如何变得更加网红化,这不可悲吗?当然,我也承认,连实力雄厚的传统书店都不得不迎合这个时代,改变单调的风格。大部分个人开的,店面小的纯粹书店,就接二连三地倒下去了。而每每有些固定受众的书店,在关闭时,网上就会发出一片唏嘘。生存还是灭亡,这是如今很多小书店要面临的抉择。

其实,我倒不是特别反感文创和咖啡。只是觉得大部分书店的咖啡都不好喝。人们更像是为了在店里休息或拍照,又不想买书,就买杯咖啡意思下。对咖啡本身,并不能喝出个所以然。在本书的序章里,原田真弓开了家17平大小的书店,给客人用的座位也就三个。而她供应的咖啡不是连锁店或是什么主流品牌产品,是由一位大叔烘培,咖啡更像是为了交流而存在的调剂。这种更为独特的味道,也能衬托出小书店的品味。这样的书店咖啡,我是比较欣赏的。

本书第一章里继续讲了原田真弓的故事。虽然我曾去过很多大大小小的书店,也有很多书店业的朋友,但并未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作者把原田和书店的经历讲述地十分清楚,这我才了解到,原来大品牌书店也是如此内卷,她的辛勤是我比不上的。同时,也通过她的故事,把PARCO BOOK CENTER及LIBRO的前世今生厘清了,这个行业也是风雨飘摇,有的会没落,有的会崛起。对我个人来说,知道了店员选书的方式方法,是很有价值的。在另一方面,则是会读到,开书店的果然是有情怀在的。这也是原田与世俗对抗,努力把书传递给读者的原动力。

作者在书中展现了八位书店经营者的故事,所以不仅仅是原田一个人,后面我就不一一展开了。要说的是,在八位经营者各一章的篇幅后,还有一篇终章,“她想要传递的是什么?”。我以为会有什么结论,但作者说道,“但我不会以此为结论,这本书所记录的,只是很小一部分的书店,而积极向他人传递书的人还有很多。”作者表示,这些人开创的未来,以及本书的后续故事,他还想继续观察下去。我想,我比作者年轻吧,我也要继续观察下去。

《书店不死》读后感(二):读书人的终极梦想

文/舒念

我们都见过一个社会调查问题:如果在不考虑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情况下,你最想做的职业是什么?对于我而言,这个答案似乎从来没有变化过,那就是书店店长。因为书店的店长相较于图书馆管理员有更大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选择自己的经营方式,把自己觉得好的书籍推广给更多的人。这就是读书人的终极梦想,也是我的终极梦想。

之所以称之为梦想,大概是因为梦想在现实的面前总是不堪一击。我们早已知道出版业已经成为夕阳行业,而实体书店作为夕阳行业的下游产业更显得岌岌可危,尤其对于书店而言,租金与人工等各项成本常常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看到石桥毅史的这本《书店不死》的时候,其实真的很想看看传统书店最后的出路。

和国内的情况相差不多,日本的书店行业也在逐年下滑当中。据调查统计,1992年日本有22000家以上的书店,而到2010年已经只有15000家左右。曾经我记得在学校的周围常常有小书店,兼或买一些文具用品等等,现在似乎这些小书店都已经销声匿迹,现在还能存在的小书店大多是凭藉一种特殊的情怀,具有强势的营销卖点,才能在竞争中维生,就像一些主题的小书店,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小小的书店承担着更多的是年轻人的情怀。

《书店不死》中记载的故事很多也是这样,就像原田真弓创立的日暮文库,仅15平米的小书店能承载多少书呢?也许甚至比不上一个电子阅读器所能够承载的容量,但是这种小书店依旧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它是一种对书店行业现状的抵抗,那些被出版商或电商营销出来的好书、被广告堆叠出来的最新话题书等,都不是这里的主打。这是书店像是一场对话,店主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过于私人,并不适合市场经济,但却是读书人之间最好的沟通。

常常读书的人或是书店的店员,通常都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可以一眼分辨出好书的优势。《书店不死》中记载了很多这样的前书店店员,但是他们大多已经不再进行书店店员的工作。前泽屋书店的伊藤清彦说,“我认为属于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过去的他能够一手推一本全新的畅销书,也能够挖掘书中的话题,对于不了解书的读者,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引发读者的兴趣。但随着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和人们对纸书态度的改变,以及大型连锁书店所有权的变更,一切都在悄然变化,过去的领袖型店员也不得不承认,人们对于书籍兴致盎然的时代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面对这些困境的时候,书店真的会走向灭亡吗?我们日常生活中红依旧能遇到许多大型的连锁书店,但是这些书店以模板式的方式经营,让书本身的销售成为了一种非常商业化的事情,但读书本质上是一种人情化的交流。畅销书越来越多,我们在其中得到的却越来越少,所谓的畅销书也越来越不畅销。作为书店从业者仅仅是为了挣钱吗?如果只是为了这个目的,原本有更多行业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我想能够在这个行业继续坚持下去的人,总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梦想的,而这种梦想支撑了书店的存在,也支撑了阅读的最后一点点温情。

《书店不死》读后感(三):时隔十年,我们还认为书店不死吗?

在谈手中这本《书店不死》(本屋」は死なない)之前,想先不识趣地说明一下,这本书完成于2011年,中文出版于2013年,是繁体版本,2019年再版一次,简体版应该只有目前明室Lucida出品的这一本,出版于2021年。

2011年到2021年,书店圈其实发生了不少事。公众最为关注莫过于,2020年诚品书店在创始人吴清友去世后陆续关店事件。新闻让喜爱书店的人感到焦虑,甚至担心诚品书店是否和那些消失的独立书店一样的命运。不过也有让人心喜的消息,比如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在疫情期间也能坚挺着给它的粉丝们温暖。

2011年至2013年似乎是独立书店被高度关注的几年,关于书店主题的书籍算得上是十年以来数量与频率上最多的。当时还有不少各具特色的独立书店正在营业以及被爱书者发掘和记录,不过著者们已经表达出对独立书店在未来逐渐消失的担忧。《书店不死》诞生于这两年,可以说是书店文化黄金时期,它包含了这个黄金时期“开书店”最美好的梦想——“未来,书店将会如何发展呢?”这是石桥毅史在《书店不死》中的发问——毋庸置疑,即便担忧,但大家对书店的未来仍充满希望和期待。

放眼今日,当独立书店运营成本的压力不断被暴露在爱书者面前,互联网销售对线下独立书店的冲击,“开书店”一词,让人即刻联想到许多,心中开始打起算盘来,而后表示“望而却步”。

“开书店”还是爱书者美好的梦想吗?

或者说,时隔十年,我们还认为书店不死吗?

如果说要有驱动力才能干一件得先付出且不指望有多大回报的事,“为什么开书店”是石桥毅史写这本《书店不死》的原因。原田真弓决定要开书店,这让石桥毅史不解,到底她的驱动力是什么?“向人们传递‘书’”,这是石桥毅史所能想到的,而从原田真弓开始,石桥毅史探寻各地书店,开始寻找更多的答案,一一记录,集结成《书店不死》。

石桥毅史称决定开书店的原田真弓是“反抗的女人”,主要还是因为原田真弓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她工作了16年的书店员这一职位,去出版社开始新的尝试,在出版社大约工作了10个月又辞职,然后决定开一家自己的书店。

这其实不是冲动情绪驱使的,辞职一方面确实有想反抗现实的心理,更多的还是“蓄谋已久”。这十几年的书店、出版从业生涯,让原田真弓对书的出版和流通,包括书店如何与消费者间接互动,促进书品的销售都有所了解,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这其中有好的想法与政策支持,同时不乏把良策变恶意的人,把自己公司存续和利润放在首位的权力阶级。有一点原田真弓与石桥毅史说得挺对,追求书记出版利润正在杀死书,也极有可能杀死想把书送到读者手中的人们。完全把书作为商品去吹捧,去追究它的销售数据,只考虑它能带来多少盈利空间,就很容易抹杀不少被认为是冷门的书品,要知道,这样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会为之消失。“反抗的女人”原田真弓的反抗就在这里,她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把“书”更好地传递到读者身上。在万事皆向钱看的时代,还有人愿意当“逆行者”,着实让人敬佩。

为何2011年开始,线下书店备受关注?《书店不死》也给了我们答案。2010年被称之为“电子书元年”,这样就十分明了了,电子书对应的是线上市场,线下实体书店售卖的都是价高且占空间的纸质书。电子书的流行一度冲击着实体书店的运营,纸质书与电子书到底谁会消失,谁最终会取代谁,让公众们孜孜不倦地参与讨论。

淳久堂书店难波店店长福岛聪把书店作为研究对象,关注纸质书与电子书的生存竞争问题。“书店究竟是什么”是他锲而不舍要专研的命题。这一命题延伸下来,就是书店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不过福岛聪关注的,集中在日本的出版文化,他也关注“纸质书会完全消失”这种具有争议性的言论。

石桥毅史循着福岛聪给的线索继续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他说的一个观点值得重视:纸质书的出版成功与否,也跟作者本人的热情和能力有关。这个观点至今仍有效。简单一个例子,国内时下流行网文写作,热度高的作品会被发行商或出版社安排转化成纸质书再次流向市场。好的学术著作或经典读物也是一版再版,价高也依然大有市场。

但“纸质书会完全消失”的讨论价值在哪?福岛聪曾将表达这个观点的《电子书的冲击》这本书放在实体书店中,虽然一时间让店员们“惊诧不已”,但也引起他们的危机感,让年轻人们直面书中对他们的批评:年轻人都不读书。另一方面,也是书店平等对待不同观点的表现。

福岛聪真正的想法是,书店其实是经营者(店长、店员)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每间书店营运方式不尽相同,而书店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对书籍进行分类,然后以适当的摆放区域与方式呈现于消费者面前。电子书其实也可以作为书种类的一种,它在福岛聪看来——以《电子书的冲击》作为具体的代表——是“他觉得有意思的书”或者是“无法分类的书”,更有意思的是,他借着把《电子书的冲击》放在推荐位上一事,提到,一般店长推荐的书都是卖不出的,以此作出对“纸质书会完全消失”这类观点以及书店运营困境的抵抗。

如果把选择权交给你,纸质书与电子书,你会作何选择?

其实,放眼当下便知,无需非要二选一,各有各优势,书本来是为人类需求而存在,为何要喧宾夺主?

二合一也不是不可以。

《书店不死》一共记录了7个与书店相关的个案,展现了日本书业运作的概貌,也引发一些关于书与书店的思考,原来书店不是简简单单伫在那就行的,原来发行商与出版商的考量也不是单一的,原来善意的“救赎”其实也会害死“书”……原来我们进入书店,还应多关注书架。

但还是要说,这些都是十年前发生的事。

十年后呢?我们对书店还有怎样的想法?

或许我们更应该抱着重读的态度来阅读这本《书店不死》,纸质书能消除时效性,但书与书店的发展历史我们应该要熟知。如今纸质书与电子书和谐相处,一片繁荣但实体书店频频又开又关的景象下,我们更应该回顾,电子书面世之时,大家如何看待书与书店的发展。回顾过去,立足当下,才更好远观未来。

与其说,书店不死,不如说只要书店人(开书店的心)不死,书店就永在。

最后,向依然身体力行坚持“书店不死”的书店人们致敬。

《书店不死》读后感(四):10年来,到底是谁在支撑着“书店不死”?

你有多久没去书店了?一个星期、一个月,还是早已习惯线上购书?

技术进步使得网络购书常态化,电子书、有声书的发展也挤压了纸质书的生存空间。尤其去年开始在疫情的冲击下,实体书店大量倒闭、经营难以为继。随后直播卖书兴起,图书价格持续被压低。纸质书的生态遭到了破坏,实体书店也普遍经营惨淡,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然而,在重重困难下,仍有众多书店人在保卫着书店这一精神家园不受侵蚀;不断诞生的新书店,也在以自己的力量将一本本书传递给一个个读者。

书店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唯有书店才是将书传递下去的中坚力量。”

其实,从十年前开始,日本书店也和国内书店面临着相似的困境。纸质书销量下滑、书店逐渐消失、书店扮演的角色越来越薄弱……书店的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模样?在走访了日本多家特色书店之后,知名文化记者石桥毅史写了《书店不死》这本书。

石桥毅史《书店不死》

石桥毅史1970年生于东京都,曾在专门报道出版业的新文化通信社担任总编辑一职,对书业的发展有着深入的洞察。在书中,他用敏锐、感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在电子书和网络购书的冲击下,日本特色书店的现状,并站在观察者的角度,记录了书店员的工作状态与真实心声。书店人把书亲手交到读者手上,同时也把书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传递到读者心中。

“如果说书店还有未来,那能再次创造这个未来的,是一个个的人。”

当被问及开书店的原因,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因为理想与热爱。在《书店不死》中,随处可以看见为了把“书”更好地传递到读者手上,而坚守自身理想主义的书店人。

比如,因为无法抛却热情而从大型连锁书店离职,在东京的小街巷里一手创立了只有五坪大小的“日暮文库”的原田真弓;

原田真弓的“日暮文库”

比如,与电子书的冲击做抵抗,极力陈说“纸质书优势”的淳久堂书书店的店长福岛聪;

比如,在“人口仅百人的人烟稀少的村庄”里开了家名为“井原心之小店”的书店店主井原万见子;

井原万见子的“井原心之小店

比如,在“书”的世界中,“对大众流行表示怀疑,站在少数方思考”,凭借自身对图书的了解与热爱,以实际行动创造了很多畅销书、曾叱咤日本书店行业的传奇“领袖型书店员”伊藤清彦;

比如,为了向读者做出最真实最诚恳的推荐,以每月90本的阅读速度阅读了600多本自己所负责领域的书的泽屋书店店员田口干人;

再比如,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作为重中之重的定有堂书店店主奈良敏行……

奈良敏行的定有堂书店

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因为理想和热爱聚集到了书店行业。而当理想与热爱遭遇到现实的困境,他们又为书店的延续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一天也不会有几个顾客光顾,书店怎么盈利呢?”

“大型连锁书店越来越多,有特色的独立书店越来越少了。”

“在电子书以及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下,书越来越不好卖了,书店还有存在的理由吗?”

这些并不只是单个书店的问题,书店人大多都遇到过类似的苦恼,他们也在用自己的力量与现状做抵抗。

比如,定期变更书架上书籍的陈列,不断让读者产生新鲜感;

比如,制定“读书挑战”企划搭配定期的书展,提高销售额;

井原心之小店旁的书展宣传活动

比如,不断增加个人阅读量、书写打动人心的手写广告,或是利用社交网络分享私人阅读感受,以向读者推荐最好的作品……

书店人为保卫书店采取了无数手段,他们如志愿者一般,向一个个的读者拼命传递自己对书籍的热爱,同时也想让这份热爱感染到更多的读者。

同时,除了书店人之外,书中也不乏其他为“书的传递”做出贡献的重要人物。比如出于与“书”相关的场所逐渐减少的危机感,主办了“街中图书馆”活动的堀坚一。他一家家走访长野县大町市商店街的店铺,请他们在店内外放置“纸箱图书馆”,呼吁商店街的客人将自己不要的书放入箱内。这些书谁都可以随意借走,也可以拿回家作为自己的藏书。在作者采访堀坚一时,他用活泼的语气说到:“如果要为书做些什么,真的只有抓紧眼下了吧!”

2020年的“街中图书馆”地图

2020年加入“街中图书馆”的店铺

还有为了用更好的方式传递书籍的魅力,用建筑传达“书”的趣味性的南相马市立中央图书馆管理员早川光彦。他在图书馆内按主题设置了不同的展示区,每个展示区的书都经过了精心挑选;所有书架上都有封面朝外、用于展示的书籍;一天内书架会有数次变化。正因此,书架才能一直保持活力和流动性。面对作者“这个图书馆简直像一家书店”的评价,早川光彦认为:“卖书与借书之间,或许也并没有什么区别。”

南相马市立中央图书馆

南相马市立中央图书馆

是的,尽管不同身份背景的人采取的手段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落脚点都在于为“书与人的相遇”尽着自己的努力。这群因无法放弃而选择坚守下去的人们,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将书籍的火苗传递到每一位读者的手上,为冰冷的城市提供温度。当生活千篇一律索然无味之时,还好我们还有书店,还好我们仍然拥有愿意站出来捍卫书店存在的人们。

石桥毅史《书店不死》

距离《书店不死》原书出版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来,书店行业遇到过新的困境,书店人也在不断采取行动积极面对新的挑战。十年过去了,那些书中提到的书店人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他们是否仍然坚持着将“书”传递下去的理想?

在日暮文库的官方博客上,原田真弓仍在不断更新近况,似乎已经找到了新的书店运作模式;

日暮文库的官方博客

做了40年书店员的淳久堂店长福岛聪,一直坚持观察和审视书与书店的未来,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他还在网上发表了思考书店未来的最新文章;

福岛聪2021年10月25日发表的关于书与书店的最新文章

井原万见子的井原心之小店仍继续生存在那个和歌山的小小村庄,时不时还会有从大老远跑来打卡的读者;

井原万见子的井原心之小店

令人颇为惋惜的是,作为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叱咤风云的“领袖书店员”伊藤清彦,已于2020年2月去世。在这十年里,他借鉴南相马市立中央图书馆的经验,作为副馆长成功筹备了一家真正服务本地人的图书馆。这家“一关市立图书馆”,连续4年创造了公共图书馆私人借阅数最高的记录;

一关市立图书馆

伊藤清彦的弟子田口干人,不断思考着书店的未来,十年来陆续出版了许多探讨书店转型的著作。他从泽屋书店辞职后进入了书店上端的图书发行行业,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合作的阅读教育,组织与书籍相关的活动。直到今天,他仍在为如何更好地将书籍传递给人而积极奔走。

田口干人写作的关于书店的图书《小镇上的书店》

奈良敏行开了40多年的定有堂书店,被称为“书店员的圣地”,到2020年2月举行了377场读书会。在他心中,“书店就是余生”。

奈良敏行的定有堂书店

……

十年了,这些书店人们仍然延续着对书的热爱。

电子书、有声书无法给予人们亲手触碰纸张所带来的愉悦感,线上购书繁杂的页面也无法替代实体书店中人与自己理想之书的不期而遇。

书店不同于其他任何商店,每一家书店都有自己独特风格和选书品位。在国内,热爱书店的人们也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延续书店的生存。用文创、咖啡等吸引读者、用耳目一新的环境构筑舒适的阅读空间;同时电商同价、会员制度、二手图书、盲盒图书等新形态也不断延展着书店的边界。而陆续开张的新书店,也在探索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与运营模式。

石桥毅史《书店不死》

在《书店不死》中,我们能看到的大多都是只卖书的纯粹书店。谈论一家书店,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到书店对图书的选品上。缺乏书的书店,难以称之为书店;而缺乏热爱书的书店人,书店就失去了灵魂。面临当下唱衰书店的曲调,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将关注点聚焦到“书”与“人”上。

书店的未来究竟如何?书店人又采取了哪些将书传递下去的手段?相信在《书店不死》中,你会发现让书店存续的关键。

(图片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