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康拉德传》读后感精选
《约瑟夫·康拉德传》是一本由(美) 杰弗里•迈耶斯(Jeffrey Meyers)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5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约瑟夫·康拉德传》读后感(一):小感
约瑟夫·康拉德,被誉为“英国现代八大作家之一”。他出生于波兰,是贵族绅士的儿子。作为一个男孩,他最大的梦想想必就是出海了。
从 1878 年到 1894 年,他担任海员,最终在英国商船队生涯结束时,他升至上尉军衔。因多方面原因最终成为了英国公民。杰弗里·迈耶斯在这本传记中清晰描述了康拉德在海上的职业生涯,他写道:“航海二十年,他在职业上追求多姿多彩而非从一而终。他在18艘不同的船上工作过……” 像之前的许多海员一样,康拉德喜欢寻求冒险,但这一次可谓是到了非凡的程度,这些冒险经历——为卡洛斯的事业开枪、在刚果驾驶河船、在婆罗洲与当地部落居民嬉戏等等——为他提供了一生写作所需的足够好材料。令人惊奇的是,他能够跨越从小波兰水手到大英国小说家的界限,也算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
除了这些,迈耶斯还描述了康拉德从水手到作家、从单身海员到成家写作、从无名涂鸦者到世界著名小说家的痛苦转变,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在这里迈耶斯认为康拉德在成为一名英国散文作家上他的波兰背景很可能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迈耶斯指出,康拉德保留了波兰和法国散文风格的许多特征,这提供了一种异国情调的基础,使他的英语即使在语法正确的情况下也显得不寻常。倘如后面有机会读上一读《黑暗的心》《吉姆爷》或《诺斯特罗莫》——康拉德的三部杰作——我想可能会明白迈耶斯在这所表达的意思。但可能要读原文才行……
谈及其作品,顿时起兴,这也是觉得本书后面部分比前面好看些的原因。
从1895年到1904年,康拉德写了一些关于他还在商船队时访问过的地方的小说,并探索了诸如人类同情心的不确定性等主题。如1895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这是一部以婆罗洲丛林为背景的冒险故事,以此开始了他自己的文学生涯。在世纪之交之前,他写了两部最著名和经久不衰的小说。《吉姆爷》(1900)讲述了一个被抛弃的年轻水手接受过去的懦弱行为并最终成为一个南海小国的领导人的故事。《黑暗的心》(1902)是一部中篇小说,描述了一个英国人深入非洲刚果的旅程,在那里他遇到了残忍而神秘的欧洲商人库尔茨,他在那里确立了自己作为当地土著统治者的地位。
《吉姆爷》《黑暗的心》包含康拉德写作的标志性元素:遥远的背景,人类性格与残酷的自然力量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以及个人主义的主题,人性暴力的一面和种族偏见。康拉德有兴趣展示“心理政治”情境,这些情境将单个人物的内心生活与更广泛的人类历史相提并论。
接下来的小说开始突显康拉德的政治意识。《诺斯特罗莫》(1904)的主题是人类最深层的需求与他的公共行为和决定之间的关系。《间谍》(1907)中对英国伦敦的描述与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相似——它描绘了一个城市简陋的街道和破旧的生活。
康拉德的下一部小说《机缘》(1914)是对孤独和同情的研究。由于其经济上的成功和他的美国出版商的努力,他能够在余生中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他的最后一部重要小说《胜利》 (1915)进一步探讨了孤独和同情的主题。近期也看到他的“告别作”之一《阴影线:一部自白》(1917)将于明年出版,甚是期待。
当然,这一次从迈耶斯令人信服的传记中了解康拉德的生平或许比从康拉德自己的自传或他的航海回忆录来的更容易些。但到底迈耶斯生动而易读地描述了康拉德凄凉的童年、他在海上的艰苦生活、他与一个呆板的中下阶层英国女性的婚姻,以及他作为一名作家缓慢而稳定的进步,表现他的生活虽然多姿多彩,却远非迷人,估计还是迈耶斯更多的作为一个评论家的大概率拥有的一种浮夸的倾向吧。
《约瑟夫·康拉德传》读后感(二):相信我,这本书是康拉德爱好者最好的馈赠
写海洋小说,第一反应就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再想想还有梅尔维尔的《白鲸》,二者都有着对于大海的征服,极强的冒险心理以及与征服自然,在他们的书中能看到希望与勇气充斥全篇,感受人与大海搏斗的力量感。
但大海也是深邃的,甚至可以说是无尽的黑暗,无数航海人葬身于它的肉体之中,它也极度凶残,心情不好便掀起惊涛骇浪击碎任何一个企图战胜它的敌人。因此在英国作家康拉德的笔下又可以看到他对大海的虔敬之心,对于人类肆无忌惮自以为是的征服自然的批判。
被誉为英国现代八大作家之一的康拉德,最擅长的就是写海洋冒险小说,有“海洋小说大师”的美誉。美国评论家门肯称他为“唯一写过小说的一位艺术家”。我国作家老舍也曾给他以高度的评价,称他为“一个近代最伟大的境界与人格的创造者”。他的创作熔传统与现代于一炉,写作手法兼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擅长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作品多带有悲观神秘色彩。他是从传统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影响了福克纳、海明威等众多20世纪的著名作家。对于影响如此巨大的作家,世界范围内始终没有出版一部好的传记记录这位顶尖作家的一生。
而这本《约瑟夫·康拉德传》可能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关于康拉德的传记了,也是被誉为康拉德“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传记,作者杰弗里·迈耶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到的上千封信件,并对之进行比较对照整理出康拉德的人生历程,不论是其个人生活的经历还是写作生涯的历程,作品的解读,最终汇集成此书。从成果来看,他发掘出了许多新的信息:他的波兰背景、他的自杀尝试;他还发现康拉德与美国记者简·安德森的恋情,而这位记者也对康拉德创作《金箭》产生巨大的影响;最惊奇的是迈耶斯还发现康拉德作品中的创作原型人物,如埃明帕夏是《黑暗的心》里库尔茨一个新的原型、福特的妻子是《机缘》里巴拉尔的原型。
19世纪的波兰民族动荡,四分五裂,爱国人士为了重获民族独立做出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努力,康拉德的家族也在这场民族独立战争中献出了财富、自由、生命。他的祖父是波兰军队中的一名上尉,曾组建自己的骑兵中队,两次负伤,后因其英勇被授予了一枚奖章。他的父亲阿波罗生于一个波兰爱国者之家,勤于学习的他曾进入圣彼得堡学习东方语言、文学和法律。但因为家庭爱国的原因,地产也被俄国统治者掠夺,他只得靠经营妻子家的地产谋生。谋生之余积极参与政治与文学活动。他语言天赋极高,曾翻译海涅的诗,雨果的《海上劳工》,狄更斯的《艰难时世》,他还计划写一部“伟大的波兰小说”,揭示俄国对波兰生活方方面面的腐蚀和负面影响。但这些悲观主义作品以及对波兰民族经历的种种苦难深深影响着年幼的约瑟夫·康拉德,这也就不奇怪他为什么能写出《黑暗的心》这样的作品了。
伟大的作家作品素材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最真实的生活,而一个好的传记作家肯定都是能将作者作品与真实生活的关系揭示出来,让读者欣赏。书中通过对康拉德的私人信件研究发现了康拉德对于年长他九岁玛格丽特深深的爱,生活中的“姨妈”玛格丽特是他的联络人,挚友也是红颜知己。《黑暗的心》中那段马洛绝望的求助一位女性亲属的帮助,正是为了感激玛格丽特对他的帮助,也是他熬过在刚果那段艰难岁月的心理支撑。他告诉玛格丽特“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关系我,在意我,他的心向我开放,她让我快乐”,通过这些文字的分析迈耶斯发现了马洛去见库尔茨的这段故事原型。
文中像这样的发现还有很多,迈耶斯在前言中不去讨论他对康拉德的看法,只谈及他在众多信件中的发现,在阅读中也是惊喜的发现这些情节的故事,许多故事现如今读来竟是如此有趣,这便是对读者、对康拉德爱好者最大的馈赠吧。不说了,康拉德全集在向我招手。
《约瑟夫·康拉德传》读后感(三):《康拉德传》海洋或深渊
《康拉德传》海洋或深渊
如果不看这个传记,真的不知道康拉德祖籍原来是波兰人。更不会知道原来他出生在乌克兰地区。
康拉德本人是不喜欢自己的经历被写入传记里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个适合被写入正经专辑里的人物,不管是自己做传还是他人做传。”他认为可能写传记的人是“一个对别人刨根问底的人是多么的可怕。”当然对康拉德的研究的文字材料已经很多很多。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却愿意采用那些未曾发表的材料,发掘出更多的新的信息。
我们都知道约瑟夫 康拉德是有着极大的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派先驱的英语文学作家之一,他的好多的作品甚至还被英美许多大学列为英语语言文学专门的必读书籍。由此可以想见他在英语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了吧?之前对约瑟夫康拉德的出生和他的经历了解不是太多。
约瑟夫 康拉德是出生在一八五七年的波兰,那个时候的波兰还是被沙俄所瓜分统治的,他的生活和性格也深受着波兰动荡历史的影响。他的原因的确很长,约瑟夫 特奥多 康拉德 纳文奇 科热尼奥夫斯基。这个名字里有他的外祖父祖父的名字,尔康拉德则是亚当密斯凯维奇笔下的两个人物的名字。而我们手指他使用的约瑟夫 康拉德,则是他的笔名。从他的名字语义上来说,这个名字也象征着一名反俄的斗士。
约瑟夫康拉德的文学爱好和启蒙是受到他父亲阿波罗的影响。他的父亲也是一位热爱文学的人,因为他精通多种的语言,也一直致力于外国文学翻译的工作,这对后来约瑟夫康拉德的影响特别巨大。由于在那个时代波兰一直受到列强的瓜分。阿波罗因为参加了波兰的复国运动而遭到沙俄的迫害。约瑟夫康拉德的父母在他12岁时。便已经双双的离开了他。至此,他成为了一个孤儿,在他17岁的时候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外功谋生。他先到的法国,后来在他21岁时到了英国,当了一名英国商船社的海员。他为了能够加入英国国籍。于是就努力的学习英语。并且在工作上表现也十分的突出,通过他的努力先后获得了英国商船的三副大副和船长证书,后来通过他的学习还获得了硕士学位证书。
在1886年8月的时候,他正式的加入了英国国籍,从此顶级英国,在1894年他37岁的时候他结束了自己将近20年的航海生活。并开始专职的从事用英语创作小说。之后通过自己丰富的阅历。他几乎每年都会出版一部小说。并且这些作品都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可以想见康拉德也是一位自视颇高的作家,所以在他刚开始创作的几年里,他和他的妻子几乎是离群索居的。很少与外界或其他作家进行交流。那是随着他的一本救援者的写作停滞不前,他感觉到了自己被隔绝在了智识与文学生活之外了。历史从1897年到1898年,他迅速发展了一张特别丰富的社交网络。来看看和他过往甚密的那些作家吧。有亨利詹姆斯,有高尔斯华绥,有格雷厄姆,福特 马多克斯 福特,吉卜林,爱德华加尼特,桑德森,甚至还有安德烈纪德,在一这一群作家中。康拉德比较欣赏的是那些比他年长的。几位,他认为亨利詹姆斯是最为突出的。福特回忆道:“詹姆斯大概是康拉德欣赏的唯一一位在世的英语创作者,康拉达认为只有詹姆斯才能与自己相提并论,且只有他的作品才能带给他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同时,约瑟夫康拉德的创作思想还受到格雷厄姆,w ·h·哈德森和托马斯·哈代的影响。这些作家从思想技巧和风格上都给他留下了一定的印记。
康拉德的艺术创作思想和艺术主张,以及小说的叙事手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各地的作家。他所处的时代刚好是艺术领域里新旧交替的时代。康拉德用他独特的艺术透视角度和富有层次的叙事语言让我们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那些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用传统的叙述方法去体现叙事本身的意义。他的创作理念也打破了现实主义文学,专注于在线客观物理世界的传统,也抛弃了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创作套路,转向了着力描写个体的主观心理世界。从而来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
《约瑟夫·康拉德传》读后感(四):最差的康拉德传?:它什么也没有解释
最差的康拉德传?
什么也没有解释
菲利普·亨舍尔/文
王立秋/传
Philip Hensher, “Nothing Is Explained”, Literary Review, July 1991, issue 157.译文仅供学术交流,转载请标明相关信息和出处,请勿做商业用途。译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译介这个评论意在提供一种激烈的视角,不代表全盘否定这本书。
菲利普·亨舍尔(Philip Hensher, 1965- ),英国小说家、批评家和记者。
王立秋,云南弥勒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这是一篇书评,评的是
杰弗里·迈耶斯(Jeffrey Meyers):《约瑟夫·康拉德:一部传记》(Joseph Conrad: A Biography),John Murray 428pp £20.
标题中的“最差的康拉德传”这一评语出自澳大利亚康拉德专家特里·科利茨(Terry Collits)的评价,他说:“最糟糕的康拉德传当属杰弗里·迈耶斯1991年的《约瑟夫·康拉德》,这本书的‘发现’包括康拉德在战争初期的一段情事。据说,康拉德和迷人的美国女青年简·安德森有染:不是很可能,但当然了,也有可能,只不过远非‘证据’所能支持的。重要的是,最好的康拉德传依然是康拉德的波兰同胞济斯瓦夫·拿吉德(Zdzislaw Najder)1983年出的那本(Joseph Conrad: A Chronicale,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83; 后扩充修订再版为Joseph Conrad: A Life, trans. Halina Najder, Camden House, 2007)。”
*
康拉德处在这样一个幸运的位置上:他没什么私人的存在。塑造他的生活的,主要是公共事件和历史运动。童年在波兰的真空中度过,年轻时为王室正统派走私武器,在比属刚果的幻灭……这些事情不但对传记作家来说发生了,对历史学家来说一样。它们本身就给人一种重要的感觉,而康拉德个人的性格和生活本身也因此而显得不是那么的有魅力。
关于康拉德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们知道的很多。但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又对他一无所知。比如说,甚至他的同时代人也为他的婚姻而感到困惑。这个声称在女人身上他最看重的是美的男人,竟然娶了一个被H.G.威尔斯形容为“泥塘里出来的佛兰德怪物”,被奥特林·莫瑞尔夫人称作“一块好又稳的床垫”的女人。他的朋友几乎都是公共人物和文人骚客:罗杰·凯塞门、亨利·詹姆斯、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史蒂芬·克莱恩、威尔斯。如果他的书透露了什么,那也不过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透露了时代的大风气而已。为康拉德写传的作家应该钻研、挖掘,准备好在几乎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强行立论。就像奥登写到的那样,“一文钱的生活就会给你所有事实。”
不幸的是,杰弗里·迈耶斯写的东西,差不多就是这么牵强。倒不是说,他没有发现问题。问题是,虽然他试图以一种充满同情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康拉德私下里是怎样一个人,但他的叙述假的可笑。比如说,康拉德本人的书信就充分说明了他对自己妻儿是何等地残忍。在给泰德·桑德森的信中,康拉德说:“我没别的事要说了——除非老婆要生娃也算回事。我倒不怎么为此而感到高兴。”根据迈耶斯的说法,康拉德实在“掩饰他最深的情感”。可能吧。照这么说,他在把妻子写成像艾米·福斯特和维罗克的岳母那样呆头呆脑、丑恶的女人的时候,也是在掩饰他最深的情感。
迈耶斯试图把康拉德描绘成一个充满激情的人,这一企图在关于1916年康拉德与简·安德森所谓的情事的那部分内容中达到了荒谬的极致。简·安德森相当于今天的帕梅拉·博尔德,是一个美貌、迷人、会去猎杀狮子的美国记者,康拉德认识她,也很喜欢她。迈耶斯认为他们有一腿。他提到了情书。一个名叫乔治·塞尔兹的记者(此人认为简是一个“头脑聪明的非凡女人”)声称自己曾见过其中一封。迈耶斯还提到了照片,据说,在这些照片中,康拉德对简“暗送秋波”。康拉德给妻子写的信也被当作了证据。“他在信中讨论简时的平静语气……表明简是康拉德的情妇。”这证据可不算充分啊,杰弗里。
迈耶斯这部传记写得最好的地方在于它记录了很多细节。这些细节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康拉德是怎样一个人。而他关于康拉德深爱简、深爱自己的孩子的论断,只起到了把水搅浑的作用。康拉德对英语发音的创造性的理解(“Horreeble personalitee![Horrible personality]”或一把“on Komm for tarble[comfortable]”的椅子)、他为成为大副而接受的测试或他从来没有学会游泳这个有趣的细节……所有这些,都比关于康拉德的情妇的荒谬推测更生动也更有趣。这些细节中写的最漂亮的,当属关于康拉德卖书的生意的那部分。在他的写作生涯中,这些交易形成了一种令人愉快的对称。他的书越写越烂,拿的钱却越来越多。“不总是成功的”小说《营救》光靠连载版权就赚了三千镑。太挫了。
关于康拉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唯一的线索,还得去他的小说里面找。在这方面,迈耶斯做的,也不过是找找库尔兹和维罗克在“现实”中的原型,再给我们讲讲小说的情节而已。这样,像《胜利》那样疯得可爱得作品听起来更糟糕了,而像《间谍》那样的杰作也变得无趣了。对迈耶斯来说,“《秘密分享者》是一个关于同情、良心和道德判断的故事。”我谢谢你啊。在思考为什么在康拉德那里每四个角色中就有一个没有名字,为什么在他写的小说里所有角色都有着相同的民族认同以及为什么康拉德在恨海的同时又写了那么多关于海的东西上,迈耶斯可能做得更好。他也没下多少功夫来解释康拉德到底为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