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楚辞十讲读后感摘抄

分类: 经典文章  时间: 2022-11-19 08:26:35 
点击全文阅读

楚辞十讲读后感摘抄

《楚辞十讲》是一本由徐志啸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楚辞十讲》读后感(一):《楚辞》与屈原

《楚辞》的主要代表作者是屈原,从汉代开始,研究屈原和注释《楚辞》的作品就已然很多,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的研究观点,甚至对立,对屈原的评价也就各有褒贬。

可能大多数人熟知屈原是因为端午节,各地至今都有端午划龙舟食粽的民俗活动来纪念屈原。然后对于《楚辞》,除去专业人员,普通大众却鲜少有人深入研究,作为先秦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徐志啸教授认为《楚辞》承《诗经》之余绪,又独创一体,别具一格,是中国诗歌史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楚辞十讲》这本书,徐志啸教授较全面且分层次的给出一个整体的读书轮廓,深入浅出,读者更容易理解内容并且读书过程中不枯燥。

先从楚辞生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深入,讲曾经落后的“荆蛮”到强盛“楚霸”的过程,交代了时代人物背景,和屈原的关联,参考文献考究有出处,推断有依据,将“荆蛮”演变“楚霸”的历史过程合理的展现给读者。再深入讲解楚地文化的综合产物,涉及到巫与神鬼、以及楚人更加宏观难得的宇宙意识,也提到了楚歌、先秦散文和其神话传说。

如果说前面的讲解是为了引入核心内容,那么接下来对屈原的细致讲解,会将带读者更加靠近伟大而又真实的屈原。屈原的思想应是受到儒家及圣贤的影响,徐志啸教授认为屈原也不是一个纯儒家学者,他有着自己独立发展的风格:

“虽取熔经义,亦铸伟辞。”

内涵大概是仿效只是手段与途径,根本目的是实现楚统一天下的美政理想,所信奉的也与儒家不同。同时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所做诗句既有迹象表明,但也并非是全盘接受,屈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既有取之又有所舍弃的两面性。

徐志啸教授还认为屈原属于世界一流大诗人,横向扫视了世界上古时代的诗坛,并有惊世的《离骚》、奇特的《天问》问世,将诗人的艺术之歌用生命讴唱,展示出多重美妙的景象。

情感美、形象美、自然美、悲剧美、形式美,都是屈原诗歌中自带的气质,迷人又具有穿透力,将他的家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抱负他的志向,他的忧国忧民,他的郁郁寡欢,都通过他的诗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橘颂》中,徐志啸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屈原的人格形象与品质特征,早期的“格”贯穿了他以后一生的言行中,“独立不迁”“深固难徒”“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必信自慎“”秉德无私“”行比伯夷“,这就是他自身的形象。

喜欢《离骚》的人,一定很喜欢屈原,很仰慕这位先贤。浪漫而又高洁,真实存在过又让人唏嘘感叹他的机遇,以及对他投江的深深纪念。读《楚辞》很难不让人想起屈原,通过《楚辞十讲》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屈原,铭记他的事迹。

《楚辞十讲》读后感(二):古典文化之美:为什么楚辞给人感觉很浪漫?

楚国,似乎一直都是一个传奇的存在,那里曾有像屈原一样的大诗人,也有像项羽一样的霸王。

还有像芈月一样的女人,为秦国的天下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楚辞也有着别样的韵味。

也许很多人听到《楚辞》,会有模糊的感觉,其实我们在上学期间便接触到《楚辞》了,因为屈原所创作的《离骚》为代表的诗歌,便是中国文学史早期先秦时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核心。

在《楚辞十讲》中,作者徐志啸这样介绍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崛起于战国时代,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诗歌,它承继了《诗经》余绪,融合了先秦时代南方楚地文化特色,独创一体,别具一格,以其浪漫奇谲之形态,在中国诗歌史上闪耀着不巧的光辉,泽被了后世百代诗坛和文坛。”

那么《楚辞》的美有哪些呢?

身为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古代文学双专业博士生导师的徐志啸介绍了楚辞的三种美:

1、自然美

《楚辞十讲》中说:

“屈原时代,文学家们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尚未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即并非为摹山水而状山水,而只是将山水作为作品中的一种‘媒介’,一种陪衬或辅助手段,以通过‘比兴’,达到抒情感怀的目的。”

比如同样写花花草草,作者像体现出修养美德的时候,便会写道“芳菲菲其弥章”;但要体现作者上下求索的精神,便会来一句“何所独无芳草兮”。

好像对芳草说,你何必还留在这园子里?哪里还不能施展你的才华了?

当然,也有很多单纯描画山水的语句,这些句子没有多余的情感,只是为了单纯地表达美感。

比如《九歌》中便有这样一句:“袅袅兮秋风,洞庭兮木叶下。”

两句词,便把季节、环境、秋风落叶的氛围写了出来。

很多《楚辞》中,几乎通篇都写山水景物,有的是为了把读者带到景色中,去感受自然的美,有的则是表达自己的复杂的情感。

2、悲剧美

说到《楚辞》中的悲剧美,就不得不说屈原了。

他一生的经历和遭遇,可以说是悲剧的代表了。而他所做的《离骚》,更是无处不体现悲剧。

就如《楚辞十讲》中所言:

“屈原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悲剧之父‘——不仅由于其自身的遭遇,更由于其杰出的、无与伦比的创作。”

其实屈原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他可以走出楚国,去施展他的才华,但屈原并没有这样做,他宁可用自己的生命来告诫君主,让君主醒悟过来。

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屈原和项羽真的很相似,虽然都有生的机会,但宁可用“死”来表明自己的精神所在。

也正因为此,屈原才能成为屈原,项羽才能成为项羽。

也正因为此,后人才得以“欣赏到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美”。

3、形式美

《楚辞》的形式美,是古往今来诸多名家所认同的,如“其文辞雅丽,为词赋之宗”、“英辞润金石”、“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容”。

《楚辞》不管是在接受上,还是在语言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

和之前的诗歌比,《楚辞》的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篇幅宏大,句式参差,结构复杂,形式多变。”

其中篇幅宏大,可以说是大家都深有体会了,总之是很难背诵全文的了。

同现在的小说相比,篇幅大,自然便是内容多,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在表达方式上也多变一些。

句式的长短不一,也给作者更多创作空间,读者读起来也更显得自在随意。

这都是之前的诗歌所不具有的。

但它又取之前诗歌之所长,比如很多从《诗经》中演化出来的词语,便又沿用到了楚辞中。比如《郑风.出其东门》中云:“有女如云。”《九歌.湘夫人》便言:“灵之来兮如云。”

《秦风.车序》中曰:“有车辚辚。”《九歌.大司命》中便讲:“乘龙兮箕之。”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楚辞》亦是《诗经》的延伸和变迁。

这样的《楚辞》,真的很令人惊喜。

《楚辞十讲》读后感(三):楚辞里的家国情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每到端午节,人们总会想起屈原。谈起屈原,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到了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插艾叶,在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同时驱邪避凶。

谈到屈原,我们很容易想到他的代表作《离骚》。《离骚》以恢弘的气势,惊人的想象和为国为民不怕九死一生的胸怀,向世人展示了一位哲学诗人的胸怀和智慧,执着追求理想。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诸侯国逐渐将周朝瓜分殆尽,为了扩大疆土,谋求发展,各诸侯之间的战争此起彼伏。这也是一个各家学说百花争鸣的时代,各自为了追求和理想纵横捭阖,纷纷寻找理念兼容的君主。这时候的文人谋士他们在各国游走,在与君主的双向选择中自主择业,很少为某一个诸侯国所困住,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比如说被称为战国时期“人才的摇篮”的魏国。为战国各诸侯国提供了大量的杰出人才,比如吴起,孙膑,公孙衍等,他们同属魏国人,但是在魏国并不受重用,而被其他国家挖走重用。

而屈原在楚国,是世家大族子弟,原本受国君重用,他试图精图励志,挽救楚国与风雨飘摇之中。然而轻信谗言的国君,逐渐不再重用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早已看清世间格局,不屑于与虎谋皮,写下大量的楚辞,期待唤醒国君。

这位忠君爱国的伟大诗人,在理想难以实现的时候,最终以生命自尽而结束。屈原对楚国的爱是热烈而深沉的。

他对楚国,楚地和楚民的深沉的爱虽九死一生而不悔。他的忠贞的信念来自哪里呢?这和楚地的发展有关。

徐志啸教授在《楚辞十讲》中认为,楚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来自于,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努力奋斗。在远古时代居住在南方的人被称为蛮夷,因为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滞后,不断受到北方的歧视,欺凌和征伐,勤劳努力的楚国人,在连续几代贤明的楚君的带领下,奋发图强、筚路蓝缕、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待遇。这种由弱转强的国家精神,在人民的身上,特别能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激情。

楚国在不断强大自身的同时,在不断征伐兼并其他小国,形成了对一种文化包容的现象,由此形成了具有生机勃勃的楚文化。楚国疆域辽阔,山林皋壤,汉代的刘勰认为这能催发人生发文思,使诗人萌发诗兴,而楚辞的作品的情感也是借助了江山的魅力,受了山水的影响。

作为楚辞的杰出代表人物屈原,徐志啸教授认为楚国的山水景物,丰饶物产,影响了屈原诗风的形成,屈原的诗风奇丽而多彩。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楚辞十讲》,带读者一起寻找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详细解读楚辞的文化背景、艺术成就,解读屈原的成长背景、高尚人格和理想追求。

《楚辞十讲》的作者徐志啸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古代文学双专业博士生导师,他不仅是中国作协会员,还是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已发表多部学术专著和论文集。

研究楚辞,必研究楚辞的最优秀代表《离骚》,研究《离骚》必然离不开研究诗人屈原,研究古代楚地的文化和风俗。徐志啸在《楚辞十讲》中说。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说明来研究楚辞和离骚在世界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离骚》的行文比《诗经》的四字格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了长短句之分,屈原在吸收诗经、楚地民歌、先秦诸子散文和神话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创新,开创了中国诗歌历史的新纪元,又将他的人格精神体现在诗中,突出展示了屈原的历史文化伟人的形象。

其实屈原不仅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名人,也是被世界公众所承认的文化名人,早在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公布了当年所要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其中就有中国的诗人屈原。伟大的诗人们探讨的不仅是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祈求探索和向往,还借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人生追求。

《楚辞十讲》,讲的是楚辞及楚文化,解析的是诗人的高尚情操和高洁品质,说的是继承与发展,屈原的不从俗、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至今仍受世人敬仰。

《楚辞十讲》读后感(四):世界诗歌一哥苦难记

《楚辞十讲》世界诗歌一哥苦难记

最近一档央视CCTV《典籍里中国》播出,掀起了我们对中国经典国学重新学习和了解。

尤其是8月14日第七期《楚辞》,让大家才知道很多人误以为从诗词中。

例如: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夫》

与天地兮同寿 与日月兮同光《楚辞.涉江》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楚辞.天问》

皆出自屈原一个人之手!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但屈原的贡献不仅仅是文学。也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他既有文学方面的伟大贡献。 也是对国家情怀,个人理想,宇宙探索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祖国伟大复兴,用深厚文学造诣,以时代角度去重新看《楚辞》对我们深远影响的书籍,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楚辞十讲》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本书的作者是复旦大学徐志啸教授 是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本科毕业于复旦。硕士和博士在北大和复旦是双学位 双博士。国内化古文学造诣非常深厚的人 。出本论文集10多部 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幅。 应邀赴美国哈佛. 耶鲁.普林斯顿 等世界知名大学讲学或者学术演讲。

他同时也担任了《典籍里中国》楚辞系列文献专家!

本书讲了哪些内容?

从古代西汉刘向开始开始到现代各位国学大师的作品。(我们普通人耳熟能详的有梁启超 郭若沫)十个章节讲述了楚辞的由来和分类。和《诗经》的区别以及屈原在世界诗歌的地位。

时代角度:文化的强盛也是综合国力的强盛。诗词和文化也验证了我们不仅有五千年的历史。更是一位传承不仅断掉的国家。书中提到第84页 公元前15世纪到14世纪古巴比伦《埃努玛.埃立什》诗歌第86页前20世纪古埃及《阿顿颂诗》第87页古印度《梨俱吠(fei)陀》等。辉煌不再啦 !

作者角度:任何作品 都可以从环境和时代。反映出来,就像《诗经》和《楚辞》。诗经早于楚辞,也是初期部落对各种非自然现象的崇拜。但是周朝周公,对祭祀做了明确的分类之后。《诗经》就分成了《雅 颂 风》也重点讲述了国家 士大夫 和普通老百姓。多为四言诗。 逃之夭夭 灼灼其华 投之以桃 赠之以李等。而《楚辞》这是对于楚文化,生存的环境。对自然和山水的描写较多。也跟同时期的西方也一样的。同时分阶段。

我举其中一句话:出自:《楚辞.九章》理弱而媒不通兮 尚不知余之从容。

解释 :提亲的人太弱不能为我沟通啊,还不知我心胸磊落坦荡

书中也多引用了汤炳正大师的作品。汤炳正是章太炎先生的弟子。 是楚辞学专家。曾被称为为承继绝学唯一有望之人"体现了作者严谨讲学研究。也提出了要重建我们的语言文化还从中西文字的差异入手,分析了中国短诗、抒情诗发达而叙事诗、长诗少的原因。最后,徐志啸指出中国的古代文论应该重建话语体系,进行现代转型,与现代文化进行交流、融合、碰撞和比较。文化一定要自信。 因为本人的水平有限,作者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这是我理解的冰山一角。喜欢的可以多入手一本。

个人角度:

先说商业角度:做文化产业,尤其是对外国输出的。真的建议入手。这个很清楚的讲明了我们相似之处。尤其是在这个时间点。就像开头提到。任何时候文化的输出,最容易养成品牌。这既是国家倡导,也是商业必然。品牌永远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同时学问要板凳坐10年冷。虽然我不是做学问的。也只是个卖书的人。但一定要把看书完。再讲书的和别人分享的习惯要坚持下去。等以后10年之后或许才有了一丁点对学问的感触吧。看到这个感觉命运也是偶然和必然。

我本来对学习不怎么感兴趣,也早早并入社会。做了营销。也在当时有了小收入。现如今准备做读书主播是个偶然。但家庭环境养成了一定程度的读书习惯。以及人生转折点源头开始看书寻找精神寄托。走上这条路也是必然的。 换句我看过的《功夫熊猫》里的一句话。在逃避命运的路上往往与命运不期! 也不能奢望跟屈原大诗人比,也对作者对学问往往一个方向。几十年前表示敬佩。更多的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珍惜现在生活。珍惜身边人。我们生在这个国家下。尤其是蒸蒸日上 !只要努力奋斗,都会有不错的回报。 好了不说了,读书主播还很长, 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下次见 !

注:因本人第一次对楚辞了解。在最后附录,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熟悉了解楚辞童鞋可以略过,不熟悉可以看看就当参考!

小知识!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最早出自历史传统文献《荆楚岁时记》中国在汉代之前 就有端午的记载。我们端午祭的事山水 是龙 韩国是端午祭祀的事江陵端午祭。也提出了韩国古代朝鲜学习我们的延续。节日也是

第一章:楚辞生成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讲述了《楚辞》由来,发展历史体系。 晚于《诗经》根据环境 以山 水 动物为主。 以屈原创造为主题。宋玉西汉初期刘向发展 等 原汁原味的楚人 楚语 楚地。故称为《楚辞》

第二讲:楚辞-楚地文化的综合产物

历史是当时的南方楚人(有熊氏)。风俗是传统的巫神 风俗以山水 动物(鸟)以及宇宙。

因为老子和庄子都是楚人。所以文学是《道德经》《庄子》大量相似的语句。借鉴《山海经》自成体系!也侧面证明了《山海经》成书时间。

第三讲 伟大的诗人屈原

讲的是屈原写下《离骚》偶然 必然。必然是从楚国贵族角度。以及出访各国丰富的经历。和忧国忧民的下。偶然是他的理想是治理国家。结果却成了诗人的代表。必然是:只有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环境 才洞察了人性 。而作品一旦洞察了人性。就有了文学性。

第四讲:屈原属于世界一流的大诗人

本讲:讲述了屈原的25所作的诗词 对多项的 有神话 有抒情 有对答的 有问答的 以及对比西方的歌德《浮士德》 但丁《神曲荷马史诗》

综合性第一。是诗歌世界早期第一抒情大诗人 。

第五讲: 惊世的《离骚》 奇特的《天问》

从世界文学 诗歌角度讲《离骚》和《天问》

《离骚》的抒情 《天问》的历史叙事

第六讲:诗人的艺术之歌

本讲 重点解析了九歌所有的诗词和有待考证是否是屈原一人所做的历史记录。

第七讲:情感美与形象美

本讲:重点讲述了关于诗词美的各种方面和开篇形容的三大美事。

第八讲:多种美的展示

那本讲:介绍了 诗词美的分类自然美 -悲剧美 --形式美 第166页 其文辞雅丽 为词赋之宗

结构美 -行文美- 韵律美

第九讲:悲秋诗人宋玉

本讲介绍了诗词的:宋玉的诗词的历史地位 代表作《九辩》从诗歌载体专为诗的载体。也是以悲秋的系列额鼻祖。

第十讲:回声与传承 第189页-190页

第192页文学的前身 现象 文案核心 做了总结。一代文坛上出现了某种文体或文学样式的创造高潮。其缘由除历史与社会因素外。相当程度上与前代或当代文坛上某一著名作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具有巨大艺术魅力的文学样式有关!屈原创造的《离骚》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