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理解他人
1
在关系中,我们要学习理解他人。
你可能一听就觉得委屈,毕竟他还不理解你呢,你凭什么理解他?去理解别人,的确不容易,你要付出耐心、真诚、精力等,你可以有无数个拒绝的理由,不是非要去做。
理解别人是个加分题,而不是必选题。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加分题:做了会得到更多,不做也不会有别的损失。我们无需只是因为累不累苦不苦而做不做,也无需因为得到的好处多不多而做不做,我们只是去问:性价比如何,值不值。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对待一份不完美的工作。你可以吐槽它的100个地方,事多、离家远、老板变态、钱少、前途低、同事不和谐、爱加班…… 很多缺点。但只要你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觉得给的这些钱、前途、收获值吗?
然后你就知道要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了。
因此,你要明白一个基础的问题:理解他人,我可以得到什么?
2
首先,可以保护自己。
当你在关系里受伤,不仅在于他人做了什么,更是你潜意识里同时对他人有2个默认的理解:
他是强大的;
他是敌意的;
当你受伤的时候,你便退行到了一个无助的婴儿的状态,而对方则是严厉的父母的角色。在你潜意识的感知里,对方是一个坏妈妈、坏乳房、坏客体。“她”掌握了你的乳汁,却不给你。“她”给你乳汁,却百般条件。
如果你理解到了他人虽然有敌意,但并不强大,就像是个婴儿对你发起攻击、一个无所谓的人发起攻击一样,是伤害不到你的,因为这些人并不够强大,不能把你怎么样。
如果你理解到了他人是强大的、但没有敌意,他对你来说就是一个温柔而有力的保护,不会伤害你。即使不保护你,你也知道了他没有敌意而你不会害怕。
理解他人的过程,其实就是破解这两个幻想的过程。去理解他为什么伤害你,他真实的动机是什么,他真实的力量是怎样的,然后你就不会被伤害到了。即使你理解到了真实的他是强大和敌意的,那你也知道具体怎么针对性的应对保护自己了。
理解他人,不是低姿态,不是付出,不是迁就对方。而只是一个知道对方怎么了的过程。是一个一层层剥离幻想、知道怎么了、看到真相的过程。
你就像一个间谍一样,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要先打入对方内部去了解。正如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不知彼,百战百殆。你要哪层呢?
3
其次,如果你想维护和改善关系,理解他人可以给你提供有效方法。
你要知道的是:能果断放弃的关系,都不会伤害到你,黏着、纠缠、共生的关系才有伤害。而关系在纠缠,是因为它对你来说不仅有伤害,更是有好处。
当你不放弃关系,你会自动尝试大量的你熟悉的指责、讲道理、冷漠、付出、讨好等方式在维护,低效又费力。而理解对方,则可以找到对方的盲点,是更针对性地高效地建立关系、挽回关系、促进关系、让关系更亲密的高效方式。
在做什么之前,你可以先问问自己:跟他搞好关系,能带给你什么呢?
获益,是我们做每一件事背后的动力。通过梳理我们在关系中的获益,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我们去理解他人的动力。
在关系里,你可以获得的可能是:获得被陪伴、被指引、拓宽知识面、促进成长、一个完整的家、关键时刻有人帮助、经济支持、性、有人做饭、有人分担生活等。跟孩子搞好关系的获益可能包括:不给我添乱、成就感、被陪伴等。
很多好处你当然可以自己获得。但你的潜意识里会自动评估,其实从对方这个人这里得到更简单的。那这个时候,花费一些小力气去维护关系,就比较划算。
有获益的关系是个联盟的过程。我们对一个人好,其实不是对他好,而是对自己的另外一部分好。你照顾好照顾者,照顾者就会更有能力照顾你。就像个饭碗一样,你的饭碗虽然难看且娇贵,但如果你的这个饭碗盛得更多,你照顾下它还是很有意义的。
4
你当然不是非要维护每一段关系。你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就好了:
这段关系你还想要吗?
这个问题也许很难判断。因为你在每一段关系里,获益和受伤是并存的。潜意识会自动权衡,产生让人想要离开还是留下的感觉。当潜意识区分不了哪个更重要的时候,就会纠结。这时候我们如果能把纠结提升到意识的层面,问问自己到底是获益更多还是受伤更多,就能帮助我们作出更理性的决策。
因此你可以理性思考下:
如果保留,你能从这段关系中收获什么?
如果保留,这段关系中带给你的痛苦是什么?
两者综合,这段关系你还想要吗?
然后做一个要不要去照顾下对方需要的决策。
5
有的人觉得理解和照顾对方的需要都很难,自己做不到。有的人觉得我满足他他也未必满足我,没希望。
如果对方说什么、要什么,你就做什么,那这个是尝试在现实层面去迎合对方。这不仅很难,而且低效。你做多了,不仅自己累,对方还容易觉得理所当然。
理解他人,就是理解对方没有表达出来的情感需要。
这时候发生的照顾,是一个有自我、能自主、有界限的过程。理解的过程,远比照顾的过程重要。理解后在情感需要层面的照顾,可以产生的是感动,这种感动是可以换来合作,换来感动的。
而且,并不难,因为情感层面上人更需要的是态度而非做事。态度,需要的是敏感而非用力,理解到位后,只是真诚的几句话就够了。
我们很多人都在着急处理关系问题,却很少停下来想想:怎么了,发生了什么。
是和是走,都不要着急处理关系。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点精力先理解关系中你怎么了、他怎么了,可以帮你做出性价比更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