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精析景“壮”,方懂情“豪”

分类: 经典文章  时间: 2022-02-25 17:28:09 
点击全文阅读

精析景“壮”,方懂情“豪”

现代诗歌的教学一直是尴尬的存在,或者说处于悬置和忽视状态。尤其对于紧张的九年级教学来说,无论怎么排,它也挤不进备考的重要行列。同时现代诗歌对学生知识水平和情感修养都有较高的要求,实在也不好讲,所以索性不讲,要讲也是简单粗暴的带着学生过一遍。长此以往,学生不但没有精神上的收获,连学习现代诗歌的积极性和兴趣也被打消。

其实现代诗歌对于学生的阅读、视野、性情、审美能力都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并且根据现代诗“意象经营重于修辞”的特点,以“意象”为抓手训练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赏析能力并不是难事,这也是九上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比如《沁园春·雪》整首词激昂雄壮,上阙写雪景,写得壮美;下阕议论抒情,写得豪迈。而要把握作者的“豪情”,必须精析词中的“壮景”。

北国雪景的雄浑壮美

上阙,诗人选取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晴日”这些景物来描绘北国雪景,我们可以分别命名为“北国冰雪图”“长城大河图”“群山高原图”“雪后晴日图”。

这几幅画面是如何展现壮美这一特点的呢?

“北国冰雪图”:“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雪飘,写出了诗人视野开阔远达万里,画面广袤无垠,气魄宏大。“封”写的是一种静态,显得凝然安静;“飘”是动态,显得舞姿轻盈——一静一动,使得雪景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生动。

大地坚冰封冻,长空大雪纷飞,冰雪充塞于整个天地,大笔勾勒间气势磅礴、境界宏阔。

“长城大河图”:“大河”专指黄河。“长城”和“黄河”位于北国最能反映北国风貌,他们还是整个中华大地的象征;“内外”“上下”地域广阔,气概雄伟;“莽莽”有无边无际气势雄浑的意思。“惟”的意思是“只”,强调了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景象,十分壮阔“顿”字则写出冻结之速,寒威之冽。全句让人不禁联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波涛滚滚的雄壮气势。天地间浑然一色冰天雪地,整幅画面奇伟雄浑。

“群山高原图”:“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这里的“山”和“原”是静态的景物,却用了“舞”和“驰”两个动感十足的动词来描述,这是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远望银蛇舞动,写出了群山蜿蜒,绵长起伏不断的特点,而高原上的丘陵巍峨壮阔,绵绵不绝,让人产生蜡像奔驰的视觉感受。“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群山高原以人的品格,生动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与天相接的壮阔之景,突出了他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群山高原图充满活力和奋发的态势。

“雪后晴日图”:把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使祖国山河之美在雄壮之外又平添了几分妖娆可爱。

壮景源于心中的豪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壮景之中处处都是豪情。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写出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由衷的热爱,读出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读出了誓死保卫中华大地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欲与天公试比高”,写出作者按捺不住的豪情壮志,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要主动挑战大展宏图的英雄气概。

也许我们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作者到底站在哪里,他怎么能够看到这么远,这么广阔的景象啊?

我们注意到“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象,这些景象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群山高原”这些都远非目力之所能及。

望中所见,既是眼前实景,又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诗人的视野在想象中伸展,词的意境显得更加开阔,气魄更加宏大。此外,“须晴日”中的“须”是“等到”的意思,点出雪后晴日图是虚景,是作者由眼前之景儿想象的景色。

下阙评说英雄,帝王和赞美今朝风流人物,这与上阙写壮美的雪景有什么关联呢。我们发现了“无数英雄竞折腰”正是源于“江山如此多娇”,也就是上阙的壮美雪景。所以写景是为议论,抒情做铺垫。议论抒情是缘上文之景而发,是在景物描写基础上的直抒胸臆。

诗人评论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历代最富有代表性的功绩卓著的帝王。“惜”字定下了对这些帝王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带有批判之意。“略输”“稍逊”“只识”含蓄的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俱往”他们都已经成为过去。对这些帝王的评论蕴含着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帝王的自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今朝的风流人物,定然不负历史使命,主宰江山,缔造历史,开创伟业。表现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敢为天下先的伟大抱负。

站得高方能望得远,不仅是地理位置之高,更是精神之高胸襟之伟。毛泽东主席因为他领袖的身份,伟人的胸襟,视野更为开阔,他笔下的物象常常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意象气魄显得更为宏大壮观,情感更见恢弘豪迈。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