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浅说读后感锦集
《庄子浅说》是一本由陈鼓应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庄子浅说》读后感(一):仍有收获
明显的“浅”与重复。但是还是学到了很多语文课堂以外的东西。犹记得学庄子文章时部分同学出于“无法感同身受”的玩笑打趣 而自己小心翼翼地出神憧憬,犹记得在课下遮遮掩掩地摘抄语文阅读题《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这是在读《庄子浅说》前,庄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潇洒,超脱,傲然的。 然而在读后我得到新的印象——他的艺术哲思,他的博大、柔软与轻灵,他的自然而然。 仅仅止于功课和应试,仅仅止于印象的更新,我将错过更深的对话与融合。
《庄子浅说》读后感(二):简记
庄子说,道可由学而致,其方法是隐机、心斋和坐忘。其实是着重内在心境的凝聚蓄养。
道乃是对普遍万物所呈现着的一种美的观照,所以庄子说道在屎溺。陈鼓应借庖丁解牛的故事说,道是技术的纯熟洗练,加之精神的汇聚凝神,后者难些。
庄子的齐物论强调相尊相蕴,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也不要以人类为中心。“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平等地对待万物。破除我执,以同情的态度认识他人与他物。
庄子强调“虚静其心”,外物对人类的精神是莫大困扰,追求个人心灵的安宁。庄子同时具备一种艺术性,悠悠哉哉,无事而心闲,有安然适意之美。这和老子提倡创造的价值,而非占有的价值,是相契合的。庄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一种逍遥,“游于心”。
庄子是有入世的情怀的,体现在“怒而飞”上,但是如当权者不能接受,就力图做到内直外曲,成而上比,端虚勉一,其实就是能说的说,不能说的就沉默。因而,他引申出了无用之用,无用才能长久。同时他批判了所谓辩术,提出了著名的”辩无胜“。
他的生死观也非常出名,“鼓盆而歌”,认为人生“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不多做解释了。
最后,我以庄子为友,他必定是个很好的朋友,他“与物为春”,舒适而惬意。我实在不太理解为什么惠子是他的朋友,如果一个人听说我会夺其位,然后满城抓我,我是不会和他成为朋友。
庄子聪明不爱赚钱,如果可以,我愿意和他分享,朋友是相互帮助。(我问了一个学道的朋友,他说因为庄子不愿受气。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庄子。这个世界上需要受气,需要糊口的人有很多,我站在他们之间。)
这本书读完通体舒畅,是我以前从未有过的感受。感觉像是陈鼓应介绍了一位我很喜欢的朋友。五星推荐。
《庄子浅说》读后感(三):宁静而蕴藏清明
庄生和东坡是未来一段时间我的精神坐标。庄生是宁静而蕴藏清明,东坡是豪放而旷达自若。先说庄子罢。这本《庄子浅说》权当是庄生入门罢。 陈鼓应说,一个人生活的体验愈多,愈能欣赏庄子思想视野的宽广、精神空间的开阔及其对人生的审美意境;一个人社会阅历愈深,愈能领会庄子的“逍遥游”实乃“寄沉痛于悠闲”,而其思想生命的底层,则未始不潜藏着深厚的愤激之情。从2021年的境遇来看,确实足够领悟庄子了,不过还需要拓展一下审美意境是真的。 和伊壁鸠鲁派一样,庄子的生活偏于清贫。按照物极必反的规律,物质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才能致力于提升精神生活。 这个精神生活可以通过这么几个意象或者寓言来了解: 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诚心谋算他物,就会招引别物来谋害自己。唯有泯除心计,乃能免于卷入物物竞逐的循环斗争中。 2. “庄生梦蝶”。象征着人与外物的契合交感。透过美感的经验,破除自我执迷,泯除物我的割离,使人与自然世界融为一体。庄子将自我、个人变形而为蝴蝶,以喻人性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此外,就是对死亡的态度,人最大的枷锁是死之恐惧与生之情欲。与伊壁鸠鲁以为死亡是“无梦的睡眠”不同,庄子以为是“梦中的睡眠”。他认为,只要我们存在,死亡便不存在,故而我们和死亡永不碰头。这里派生了一个概念,就是“物化”。所谓的“物化”,就是对于死生看法的一个基本观念。化除人们对死亡痛苦的忧虑。破除了我和物之间的界限。 3. “鲲鹏”。借变了形的鲲鹏以突破物质世界中种种形相的范限,用文学的想象力,展开一个广漠无穷的宇宙,被赋予绝对的自由,可纵横驰骋于其间,而不加以任何的限制。鲲鹏~理想人物,鲲~深蓄厚养,鹏~远举高飞,北冥、海运、积厚,~人才培育的环境和自我准备。 4. “庖丁解牛”。只要能顺乎事物的自然组织去做,那可迎刃而解。心理上的警觉和行为上的收敛便是自处之道。心斋~虚怀若谷,泰然处之。藏锋~以无用而藏身。不被统治阶层所役用,对于自身是幸事。 5. “壕上观鱼”。移情作用产生出来的美感体验。 总结起来,庄生的宁静而蕴藏清明总结起来最重要的是以下三点。 1.“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破除我执,吾丧我,以无所偏的心境与同情的态度来观看事物,才不至于偏私固蔽而以自我为中心。这里的“吾丧我”,“吾”大我、真我,一个开放的,可以跟他人、外物想感通的我。“我”尚未忘己、忘功、忘名的我。 2.“游心”,开放的心灵与多边的思考,使人的精神处于宽广适意的情状,更是艺术人格的流露。唯有开放的心灵,才能照见多彩的世界;唯有审美的胸怀,才能化育出充满和谐之美的有情天地。中国的艺术精神不是经由耳目而视,而是在内心虚静的体验。 3.“相尊相蕴”。“相互尊重、相互蕴含”的齐物精神和多边思考的广大格局,就是根基于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胸。 总而言之,就是要,开放心灵、多边思考、尊重蕴含,破除我执,顺其自然、深蓄厚养、藏锋而处,在精神上以游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