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书本去了解传统的舞台艺术 ——读《锦裳少年》有感
跟着书本去了解传统的舞台艺术
——读《锦裳少年》有感
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 陆如意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得书多,自有另一番的见识。今年寒假,我们班必读的一本书,书名叫《锦裳少年》。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什么读下去的兴趣,不是很想看。妈妈说,这是老师推荐必读的书,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看,必须看下去。我很无奈,老师和家长果然是一伙的。
我第二次看,发现这是一本新书,出版时间是2021年6月。据了解,《锦裳少年》是广东教育学会举办第七届广东省中小学生“寒假一本好书”活动推荐的书目之一。我带着这样的了解,读了书的护封的作者简介和书中的后记。书的封面半边脸的“锦裳少年”,从他的瞳孔里,我似乎看到了他对昆曲艺术的追求。
“90后”人气实力作家,名叫王璐琪。这位作家的文笔,可真厉害。为创作这本书,她多次到苏州昆剧院实地考察,采访了多位老艺术家,根据真实人物的真实经历进行改编和艺术加工。我看,要写好一部小说,需要下一番功夫;正如我要写好这篇读后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这本书的简介,没收了我之前对这本书的无趣。
我带着对作者的敬佩之情,翻阅书的目录,这部作品,分为三部共12章。我细看书中的内容,发现作者很善于观察生活和细致生动的描写,比喻句用得特别好,如“梅君与背景里的一切格格不入,他是掺杂在灰褐色残荷淤泥里的一节青白藕”。
我再次看,发现这确实是一本好书。作品讲述了几代昆曲人为了梦想、为了传承艺术而奋斗终生的动人故事。由书中的昆曲,我想到了“潮剧”。我是潮汕人。过大年,我发现潮汕每条村都会请潮剧戏班到自己村里搭台唱戏,俗称“做大戏”,这“大戏”既是做给人看的,也是做给神明和祖先看的。爸爸说,赚有钱的村子会请人做大戏三天或五天或七天,节省开支的就是人工木偶唱剧。爸爸还说:“做大戏的意义其实是保佑大家平安健康,安居乐业。”看潮剧,是潮汕人的专属年味,更是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我也希望这一潮汕传统民俗文化和昆曲艺术一样,能一年比一年更好地传承下去。
跟着书本去了解传统的舞台艺术。我借用书的后记一句话作结。“人这一辈子,一直追求什么,最好的结果,就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得到无法比拟的快乐,愿所有人都能得偿所愿。”这本书,值得大家细细的品读,读后有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