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国:庄子寓言、列子故事》经典读后感有感
《故事中国:庄子寓言、列子故事》是一本由吕伯攸 / 朱文叔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2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中国:庄子寓言、列子故事》读后感(一):做个勇敢的女孩,为自己赢得好生活
我的父亲有六个女孩,我是最小的女儿。家里很穷,我们都快揭不开锅了。后来东越国主娶我做了皇后,给父亲封了官。这是为啥呢? 我是东越国人,家在闽中,我们附近有一座叫雍岭的高山。 有一天,这个山上突然出现了一条巨蟒,身长七八丈,腰粗十几围。它经常出来祸害当地人。大家都拿着牛羊去喂养它。 时间长了,这条巨蟒想换个口味,它不想吃牛羊,便给当地人托梦说要吃女孩。 官府也没有办法,官府的老爷子也被巨蟒吃掉了几个。于是大家就让奴隶和罪犯的女儿去喂养这个畜牲。
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年,已经牺牲掉了九个女孩子。 我家里有六个女儿,我是最小的。非常穷困。我便让父亲把我去卖了给巨蟒吃,给家里换回一些口粮。 父亲虽然辛苦,但是他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卖掉,他很生气,不允许我这样说。 于是我便自作主张跑到了衙门。对官老爷说我愿意去。只要他们满足我的一些条件:给我5石米饼,一把剑。 官老爷同意了,谁也不愿拒绝自动跑上门来的。第二天他们就把我送到了巨蟒的洞口。 我把米饼放在巨蟒的洞口。而不是先进到洞里去,那些官老爷看见我这样,还想过来抓我,把我塞到洞里去。
恰巧这时候,巨蟒出来了,贪婪地吃着米饼,她的大眼睛像像200平的液晶显示器一样,吓得官差们都赶紧跑了。 这时候我放开小狗,它冲过去咬巨蟒,我在一边,拿出了剑,跑到巨蟒的身后,在她的身上不停地砍砍砍。 巨蟒正贪吃香甜米饼,突然遭到袭击,没反应过来。一会儿受了重伤,没有反抗几下,就死掉了。 外边的官兵看着我的行动都惊掉了大牙。我的勇敢的行为很快流传到周边。东越国主听到这件事后,迎娶我做了皇后,然后给父亲也封了大官。 以上故事出自《故事中国--搜神记》,《搜神记》我,它讲述了好多民间神话故事,《左慈的幻术》,《细腰送钱》,《蝼蛄救命》,《田螺精》等,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智慧勇敢应对苦难的精神。 这是绘本故事,读给小孩子很有效果。虽是神话,但它传达了善良,勇敢,智慧,感恩等因果故事。小孩子们更早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增加他们的文化修养。
《故事中国:庄子寓言、列子故事》读后感(二):你不一定要读很多书,但要读能够打开你思想境界的精髓,尤其孩子也是如此
提前“故事”二字,你脑海里想到的是什么呢
过去的每一段岁月,每一个悲欢离合的爱恨里都有一个故事,记载着每个过去时光的痕迹。
在中国过去的千万年历史里,又发展了千千万万的故事,每一个值得学习和记载的事情,都被
记住了史册,这些宝贵的资源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典籍里的故事不该只是成人来读,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很好的思想洗礼,让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快速发展的社会,高速运转的节奏,传统文化的发扬,让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精髓指引着华夏儿女做有根的中国人,成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和儿童的思想指导者和成长指向标,也为国人指明了可以借鉴和依赖的思想向导。
《故事中国》是由天地出版社出版,被聂震宁、刘葵、魏勇、张贵勇强烈推荐阅读,这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少年儿童而编制,全书配有大量的配图,方便配合阅读理解,这些故事通过简短的历史故事,却阐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通过故事搭配配套,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加具体化的理解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从配图中感知环境意境,从故事里寻找思想境界。
这套丛书出自先秦经典《孟子》、《庄子》、《左传》、《吕氏春秋》《晏子春秋》以及汉代《史记》、《说苑》、《搜神记》《世说新语》等典籍。
读书是打开一个孩子视野和格局最近的路,在别人的故事里,我们懂得了最核心精髓的文化,这并不全是给孩子一个人读的书,最好的读法是孩子和父母一起阅读,父母以身作则的去领悟这样一种深邃的思想,孩子自然会愿意去跟着学习。
如果父母都不懂得,或者并不赞成一些道理,那么,孩子很难从父母的思维定局里走出来,最快速的打开一个格局的方式是,父母同孩子一起达到同样的高度,只有父母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那种对于传统文化精髓的赞许和欣赏,才能引领孩子对这一部分精髓更感兴趣。
故事虽然是简单的,故事所阐述和散发的道理却是深刻的,甚至是影响深远的,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故事所要表达的思想精髓能够深深的领悟,那么,这本书所发挥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书,这些思想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他人生很多关键时刻,这些思想都会发挥很多影响性的作用。
所以说,一个孩子的世界思想,一开始都是空白的,做为孩子的监护人,孩子的思想和认知就是影响他一生的关键因素,所以,给孩子读什么书,带他去有什么样的思想体悟都是非常关键的,阅读积极的精髓思想,能让故事中的文字犹如一束光,照进孩子的心灵,会让他们一直积极乐观地成长。
《孟子寓言》、《韩非子寓言》、《庄子寓言》、《列子故事》,既有寓言,又有故事哲理,也有神话传说,从每一个简短的故事中,都会有所凝练,都会有所升华,有些故事所表达的思想,需要我们一再反复的去体会它的深度和高度,这些反复体会和回味的过程,就是消化一个故事的过程,也是将一些精髓的思想,融入自己思想的过程。
阅读一本书往往是我们吸收的过程,当我们把一本本不断地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这样一本传统文化的儿童故事书,就在孩子的心灵中,在不断阅读和思考里得到融化,有的融化不了的,它可能被暂存了记忆的储藏箱里,直到有一天,这些储藏的思想,会突然恍然大悟地流淌到人生关键的时刻,做着不可思议的影响。
所以,孩子不一定要读很多书,但是他读的每一本书都要是经典有影响力的,他读的每一本书的思想精髓都要是能够有所收获,对他的成长和以后的人生都要有所影响的。
读书当读文化思想里的精髓,这些影响往往是无形的甚至是深远的。
《故事中国:庄子寓言、列子故事》读后感(三):看《故事中国》系列书籍,读典籍里的故事,做理解孩子的父母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和她的妈妈宋倩这两个角色可谓是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宋倩的生活重心乃至自己的全部人生都在围绕着乔英子的学习打转,宋倩曾经是重点中学的物理特级教师,可是为了英子的高考,辞去了工作,把时间全部花在女儿身上。
英子的成绩明明已经很好了,可是宋倩的目标是让女儿考上清华北大。为此,宋倩把英子的卧室连着客厅的墙壁打通,换成隔音玻璃,在隔离声音干扰英子学习的同时又方便她时时刻刻监管英子的举动,这跟装监控器没什么区别。
此外,宋倩不仅是在学习上对英子严格管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管得更是无一缺漏,不准英子吃“薯条”、“烧烤”这类被她视为垃圾的食物,甚至连“油条”都不得吃,“火锅”那根本是想都不用想的。
英子的人生处处都是宋倩的影子,宋倩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都强加在英子身上。干涉了孩子自己的爱好和思想,却反过来说这是为了孩子好。这样的父母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
其实,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通病,总是把自己认为好的,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忘记了孩子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爱好和情感表达方式,父母在养育他们长大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孩子。
前几天看了《故事中国》系列书,受益匪浅。在这短小的书本里,针对每个故事摘录了对应的原著文本,对生僻难懂的字也作了注音或者释义,整套书里还配了大量的插图,方便了大家学习和阅读,也更加吸引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中在《故事中国》庄子寓言里,有几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给了我一些启发。
在《故事中国》庄子寓言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负责祭祀的官员,他对着猪栏里的一只猪说:“你不要怕死,我打算好好地养着你三个月,然后斋戒几天后再杀了你,并且把你放在一个有雕漆的容器上,下面还衬垫着白茅,你肯定愿意吧。”
这个官员的想法是不是有点过于自私了?他觉得这是对猪好的,但其实这并不是猪最希望的。其实,如果真的是为猪考虑,是不是应该天天给它吃它喜欢的猪食,让它安安逸逸地住在猪栏里更好呢?
转念一想,如果我们是想对孩子好,是不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们身上,才是对他们好呢?而不是说,把自己觉得好的,但却并不是对方需要的东西强加在他们的身上,对猪好,不如就让它住在猪栏里,而不是把它们养得肥肥的,又把它们杀掉剥夺了它们生的希望还反过来说这样对猪好。
养育孩子是否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其实只是自己的意愿,寄托于孩子的身上,其实剥夺了孩子的天性,反过来却说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电视剧《小欢喜》里的宋倩这样的母亲,她对英子付出了这么多,她的人生几乎就是围着英子转,可是最后她却只感动了自己,而英子却越来越讨厌她,甚至压抑得想逃离她。
因为宋倩对英子的付出只是一味地认为这是对英子好,特别是在她没收了英子的乐高,禁止英子进入天文馆,反对英子进行一切跟学习无关的爱好。宋倩的一味“为孩子好”,却忽略了英子的梦想,最后导致母女关系变得紧张。
书里还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人抓到了一只猴子,然后就给猴子穿起了周公的衣服。可是猴子觉得穿着衣服很不舒服,于是就不停地用牙齿咬,用爪子撕,一直把衣服弄得支离破碎,从自己的身上掉下来才觉得舒服。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伟大的周公所穿的衣服啊。可是对于猴子来说衣服却是累赘,因为穿衣服这件事情并不是猴子自己的生活习惯,而是人赋予猴子的。
就像我们觉得自己冷,于是给孩子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的,这就是俗称的“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我们觉得学钢琴看起来优雅,可是明明孩子更加喜欢动感的架子鼓……
就像宋倩对自己女儿英子的教育,放心愿气球也要管,直接要求写“一定考到700分!”;英子的爸爸送玩具给英子,宋倩一边数落一边把玩具收起来;英子想去天文馆,宋倩直接说这没什么好讨论的……
宋倩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了英子,最后英子崩溃爆发: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你们的女儿,是我没有变成你们心里想要的那个样子!
诸如此类,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很常见?这是不是很像我们日常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常犯的毛病呢?我们总是把自己认为好的,强加在别人身上。
所以,并不是我们自己认为好的,就是真正对对方好的。对猪好,不如就让它毫无负担的住在猪栏里;对孩子好,就不要把自己的想法或者意愿强加到他们身上。
《故事中国》系列书籍,传承了古代经典思想和意境,通过阅读和理解,更能学习和领会中国故事里的精髓,因为书籍编辑精美又带着彩绘,很适合少年儿童作为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来阅读。
《故事中国:庄子寓言、列子故事》读后感(四):和孩子一起,看传统文化故事,学做人、会思考、有收获
文|弥小木
打动人的书,也许一句话就够了。有时候,这句话就在一本书的序里。这两天看《庄子寓言、列子故事》的序,心里的某个地方,被触动了。
《庄子寓言、列子故事》是《故事中国》系列书里的一册,《故事中国》的出版,经过了几代出版人的努力,这是一套写给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在给读者的信里,编辑说做这套书,是为了让孩子们“做有根的中国人”。
为什么说“做有根的中国人”,会这样打动人?因为,人都是需要根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分享过,他和一些要送孩子出国的家长交流时,尤其会讲“先做中国人”。现在城里的孩子或者独生子女们,需要补上10大教育,比如理想、挫折、传统文化教育等等。其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日常的阅读中进行。
澳大利亚“故事奶奶”苏珊·佩罗,会给孩子们写一些疗愈故事。在故事中,孩子会懂得道理。孩子不喜欢大人的唠叨,但喜欢阅读的孩子,可以从故事中,懂得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
《庄子寓言、列子故事》里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叫支离疏的人,身有残疾,靠着给他人缝纫和洗衣服,养活自己。应征武士,支离疏也是积极响应。在很多人看来,支离疏的人生很辛苦,但是靠着自己的能力,踏实过日子的支离疏又是令人敬佩的。
最近看到了一篇关于“小马云”的文章。之前的“小马云”,被他人带去做商业活动,后来又送回家。当时,“小马云”的爸爸受到很多非议,觉得在利用孩子赚钱。而现在的“小马云”爸爸,在家做着木工活,亲戚帮着拍短视频,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和以前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视频底下,评论大都是祝福。
从《庄子寓言、列子故事》的支离疏,到现实中的“小马云”的爸爸,他们都是靠着自己的双手,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阅读,读他人的人生。生活,过自己的人生。从他人的故事里,懂得做人的智慧。
成语“东施效颦”,耳熟能详,原来来自于《庄子寓言、列子故事》的“丑女效颦”。
大多数时候,我们从“东施效颦”里,得到的启发是相似的。而在《庄子寓言、列子故事》的“丑女效颦”故事里,引发的思考是“长相不那么好看的人,追求美难道也有错?就该被人嘲笑?”*
《庄子寓言、列子故事》的“给孩子的话”,不是像一般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的喂饭模式,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发小读者思考。
这一点,特别珍贵。
为什么这么说?孩子的思考模式,很容易受到周围人、书籍的影响。我家老大给弟弟讲故事,以前会在最后来一句“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后来和她交流,故事带给了弟弟什么样的感受,让他自行体会,老大才改掉了这一种讲故事方式。
可是,她很困惑。因为孩子在很多的书上,都会看到这样的总结。不仅书上有,很多音频故事的结尾,也会来那么一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有一次,我家老二给我讲故事,讲的是听来的音频故事。在故事的最后,居然也来了这样一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那一刻,老母亲的心,无疑是震撼的。耐着性子,和老二讨论了不同角度的想法。这也是我很抗拒“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书籍原因,因为它们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啊!
只有平时习惯思考的孩子,才能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有自己的思考。
说一件我家老大分享的事。在学校里,三个同学有了冲突。同学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根据自己的喜好起哄。而在一旁看着的老大,则走过去,帮其中的一个同学,捡起被打落在地的文具。整个过程她看得完整,孩子不明白,为什么大多数同学,会对其他伙伴的冲突起哄?为什么大家会不问前因后果,而仅凭喜好去对待一个人?为什么……
她提了很多的问题,提完问题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在我看来,是很珍贵的。
学会思考,需要时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思考的习惯。而阅读,是很好的引发思考的途径。《庄子寓言、列子故事》里的“给孩子的话”,可以给到孩子的一些思考的方向。
故事《有用和没用之间》,问的是孩子自己对“有用和没用的理解?”
故事《只见金子不见人》,问的是“你平时最想要的是什么?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得到?”
读《庄子寓言、列子故事》里的故事,孩子们思考的是,和他们自己有关的问题。在思考中,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庄子寓言、列子故事》薄薄的一本,可以快快读,细细品。不仅会读出很多的内容,也会有很多肉眼可见的收获。
《庄子寓言、列子故事》每一则故事,都附带了原文,这可以让孩子提升古文的阅读能力。
《庄子寓言、列子故事》里的那些插图,有的是古代的名家画作,有的是“古籍刻本图画”。相信我,读过故事后,再去看画作,感受会很不一样。最近读了意公子的《大话中国艺术史》,那一本就是“故事+画作”的结合,看得轻松又很有收获。这样的获得感,在读《庄子寓言、列子故事》里也有。孩子们在看的时候,既了解故事,又有了艺术的熏陶。
《庄子寓言、列子故事》里的故事很好看,然而,最耐人寻味的,或许是能给孩子们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孩子们看这本《庄子寓言、列子故事》,觉得里面的内容精彩,也许会去找完整的《庄子》来看,也说不定。
看《庄子寓言、列子故事》,了解传统文化故事。读完这本《庄子寓言、列子故事》,再把《故事中国》里的其他几本也一起看了吧。亲近传统文化,从阅读这套《故事中国》开始。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欢迎关注,一起读书,保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