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自然的欢沁经典读后感有感

分类: 经典文章  时间: 2022-07-25 18:57:53 
点击全文阅读

自然的欢沁经典读后感有感

《自然的欢沁》是一本由[英国]克里斯汀娜·哈德曼特 编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2.00元,页数:2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然的欢沁》读后感(一):只要脚步轻踏,沙子就会唱歌

看书时间:2022年4月10日

四大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包含风、火、水、地。这种观点认为世界来源于这四种元素,该思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

而《自然的欢沁》的编辑却把四元素改成了地、天、火、水,再加上“惊喜”和“深思”,一共六个元素,每个元素收录了若干篇东西方自然文学的大师之作,包括经典诗歌、散文、小说片段、日记、信件等。

每篇文章的作者虽然都不认识,也没有按照这六个主题来创作,但是这本书的编者却无比巧妙地将这些经典文章汇编到了一起,而且都毫无违和感。

小时候看的《黑猫警长》中有这样一幕:新婚之夜,新娘螳螂把自己丈夫给吃了,只剩下一地残骸。

当时还给年幼的我留下了童年阴影呢。

让—亨利·法布尔的这篇《美味的追求》记录了蝗虫的交配过程,感觉跟螳螂的交配过程如出一辙。

雌性动物吃掉孩子他爹真的太可怕了!还有蜘蛛也是这样的。那时会想男女结婚会不会有男人被女人吃掉的可能,联想到《聊斋》上多数女鬼,更害怕了,甚至对女人都产生了恐惧心理。

还有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这篇《飞蛾之死》,颂扬了小飞蛾求生的决心。

其实飞蛾扑火并不是因为它想自杀,而是由于趋光性导致飞蛾迷路了。 漆黑的夜里,它们需要依靠微弱的大自然光源来导航。在人类出现之前,夜晚最主要的光基本上都来自于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为了保证航线的稳定,他们会寻找一个远方的光源做参照物。而那些会发光的天体,就像一个罗盘,指引着它们飞行。

但人造光源出现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相对月亮和星星来说,人造光源都属于近处光源,因此光线是从一点呈发射状的,比如路灯。因为路灯光线并非平行光线,所以飞蛾越是固定这一夹角飞行,轨道就越向内弯曲。于是,飞蛾的轨道便形成了一个等角螺旋。在坐标系中,等角螺线的螺线和射线之间的夹角就始终是一个固定值。而飞蛾也随着这个螺旋轨道,盘旋着逐渐逼近路灯,最后直接与路灯撞个满怀。

诗人总是善于观察生活,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们能看到蝗虫的交配,他们能看到飞蛾扑火,他们能听到信天翁的“呆”和小乌龟的“不动如山”。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我们也可以停下脚步,观察身边的大自然,聆听自然的欢沁。

毕竟只要脚步轻踏,沙子就会唱歌。

《自然的欢沁》读后感(二):他们笔下的大自然

《自然的欢沁》是一本描写自然的风光及其生物的文集,作者很巧妙地围绕“地、天、火、水、惊喜、深思”六大主题,从诗歌、散文、小说片段、日记、信件、博物学文章等素材中撷取描写自然的文字,辅以大英图书馆授权的70幅精美风景绘画,形成这本精美的自然文学选集。

“大地拥有生长的精神”

大地是自然界生物的载体。有人记录了它的万千姿态,山川、原野、森林、沙滩等等;有人描绘了栖息在大地上的无数生灵,形形色色的动植物在蓬勃生长;甚至地下世界的各种地质和古生物奇观也有诗歌吟唱。

“天是彩虹、风和雾的故乡”

除了彩虹、风和雾,天空中还有太阳、月亮、星星,还有各种各样的云和雨。奇妙的天气现象也成了很多人观察、记录的对象和诗歌的源泉。达·芬奇曾经写过天空的色彩,并结合作画经验,指出“白色并不比黑色更能衬托出蓝色之美”。提到到天空,自然不能绕过那些会飞的家伙们。英国十八世纪的博物学家、《塞耳彭自然史》的作者吉尔伯特·怀特就记录了塞耳彭地区不同鸟儿的飞翔之态;赫尔曼·麦尔维尔在《白鲸》第二章的脚注中花了很长的篇幅赞美信天翁;天空中的小精灵燕子、羽中王者雄鹰、忙碌的小蜜蜂等等也都是自然文学的宠儿。

“火的元素富于创造与毁灭”

火山爆发让人敬畏自然的威力,美丽的极光让人赞叹大自然的魅力。人类学会钻木取火后,世世代代、祖祖辈辈都用火来取暖、烹饪、照明。我最喜欢《论柴》这一篇,以一种类似歌谣的形式介绍了山毛榉、冬青、橡木、杨木、榆木等木柴的优劣,山楂枝适合烤面包,杨木烟太浓,橡木适合取暖,梣树干湿都能烧……

“水从不反抗,自在地流淌”

水受文人的青睐,大海、河流、瀑布本身可以写的就已经很多,跟别提那些水里的、水面的、水边的可爱动物们。在一篇写水獭的诗里,诗人说“水獭百分之九十是水,百分之十是上帝”。我也很喜欢大海。每次到了海边,吹着徐徐海风,眺望辽阔海面,有时踩几朵浪花,身心总能得到极大的放松。

“世间还有第五种元素,通常唤作惊喜”

自然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惊喜。我完全没有想到,写出《1984》的乔治·奥威尔曾经写过《蟾蜍随想》,描写了春天里振奋的蟾蜍——“比春燕和水仙更早,比雪莲晚不了多少,蟾蜍以自己的方式迎来了春天。”另有一篇《美味的追求》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小时候父亲曾经推荐过这本大名鼎鼎的经典,那时的我不懂欣赏,如今觉得作者把昆虫世界写得真有意思。

“石间亦有真意,万物皆有可观”

自然无声,却能带给人哲思和启示。济慈由四季更替联想到了《人生的四季》,人的心灵也有蓬勃的春天、纵情的夏天、宁静的秋天和荒凉的冬天。《野性的救赎》这篇记录了中学课本学过的“狼和鹿”的故事,人为干预反而破坏了生态平衡的反面教材。

书里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吉尔伯特·怀特在《老乌龟》里写了一只从姑妈那儿继承的乌龟,三十年来一直有一位老奶奶负责照顾它,每次看到老奶奶,它都立即摇晃、笨拙地爬过去,但对陌生人漠不关心。作者在最后一句话写到,“这个迟钝的小家伙,总能轻易分辨出那只喂养它的手,每一次触碰都充满了感恩。”我想,得以享受大自然的风景和资源等馈赠的人类,更应该懂得感恩。

《自然的欢沁》读后感(三):相由心生,与风景共舞,与自然永生

记得日本作家东山魁夷曾说:“我的作品是作为人的心灵象征的风景。我不是在描绘,而是在细语人的心灵。”他深刻揭示出自然风光对于作家的心灵和写作的启迪与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句话也可看作是在今天要说的这本《自然的欢沁•经典文学选集》的核心主旨。本书是英国资深作家、记者克里斯丁娜•哈德曼特精选东西方约100篇自然文学的大师之作,围绕地、天、火、水、惊喜、深思六大主题,呈现出自然万物的万千神奇,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无尽追求与探索,包括经典诗歌、散文、小说片段、日记、信件等。

本书选取的都是世界级的文豪大师,这些大师来自不同时期的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影响,他们的创作素材和风格不尽相同,但他们对于自然却都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和感悟,书中那些人迹罕至的自然景观,处处可感受到的人的气息的风景。他们喜欢与自然生灵相处相伴,在这种乐在其中的心灵交汇中衍生出了一个永恒广阔的内心世界,大师们在其间游走、探索,并把它转化为倾吐思绪以及摹写的对象。比如托马斯•怀特笔下的老龟、威廉•华兹华斯笔下的紫衫、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荒原、威廉莫里斯笔下的青青绿草、达芬奇笔下的天空、松尾芭蕉笔下的流云、爱默生笔下的恶小蜜蜂、劳伦斯笔下的绿火、哈代笔下郊外的雪赫胥黎笔下的猿人、济慈笔下的人生四季伍尔夫笔下的飞蛾之死等等,作者由内而外的与相描绘对象建立起了某种精神桥梁,将清澄的大自然和朴素的人性水溶交融,这也正如东山魁夷风景画“心象风景”的神韵一样,丰富神奇的大自然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与诗意,它是生命律动和绽放的写照。

自然万物,千姿百态。本书涉及的内容范围相当广泛,自然风景、生命礼赞、往事追忆、人生感悟、情绪心得等等包罗万象,无所不容。这些大师们对不同写作对象的细微观察和深刻体味,以超然的艺术驾驭功力将繁杂庞大的人、事、景、物等写的有条不絮,充分显示了这些国外名家们的厚实的写作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师们的思想感情及创作特色。全书总体呈现出从容优雅、理性克制艺术特色,尤其是有些篇章中把生活琐事和人生感悟写的绘声绘色、趣味无穷。另外叙述语言简洁洒脱、朴素隽美,自然中透出情韵,平淡中见到真诚。

大师们的文笔沉着冷静,从一出手就犹如富有哲思的智者,一切的行文没有丝毫的无病呻吟,而是采用干脆自然的情感表达,这也是一种情感的真实记录和率直表达。这本书没有完整而惊心动魄的故事,对大自然的某个瞬间,也常只是素描一般的刷刷几笔,但你一遍遍通读过来,还是会在某些地方流连赞叹。作者字里行间浸透着着一种生命的张力和脉动。这也显示出大师们风格各异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追求,也表达了一种平淡致远的人生态度和生命哲思。纵然世事无常,感谢他们留下了这些文字,让今天的我们可以在或快乐、或悲伤的时刻,获得灵魂的共振与抚慰。

《自然的欢沁》读后感(四):《自然的欢沁》:石间亦有真意,万物皆有可观

沁,浸润,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汉字之一。《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将贾政题为“泻玉”的亭子更名为“沁芳”一段,甚是喜爱。自然的,凡遇到与“沁”字有关的,都不由先多了一层好感。偶然看到这本装帧精美的文集——《自然的欢沁》后,简直爱不释手。

《自然的欢沁》是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经典文学选集,收录精选的东西方文学大师作品,并配有约70幅大英图书馆馆藏精美风景绘画,分地、天、火、水、惊喜、深思六部分,书写描绘了天地自然、万物生灵。

书中收录的作品包含有诗歌、散文、小说片段、信件等多种文体,文学大师则包括有达•芬奇、D.H.劳伦斯、弗吉尼亚•伍尔夫、亨利•梭罗等等,不一而足。

在这100篇自然文学作品中,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应该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宁静的荒原》。此段文字摘自夏洛蒂•勃朗特的著作《简•爱》,简•爱得知阁楼上发疯的女人就是罗切斯特夫人时,逃离桑菲尔德庄园,在原野上游荡一段。

心灵受到创伤的简•爱在荒野采摘成熟的山桑子果实充饥,头枕青苔矮墩入眠……接受了花草、果实的抚慰之后,简•爱重拾渴望,迈步向前。这段文字中,有一句非常感人,相信每一位读到的朋友都会倍感温暖——大自然如此愉悦,如此慈祥,我想,她一定是爱我的,哪怕我四处流浪……

上面这幅插图,附在17世纪英国著名的玄学派诗人安德鲁•马弗尔的诗作《一滴露珠》旁,诗作收录在书中“深思”部分。

“深思”部分首页的摘句,引自莎士比亚《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一场。其中的“石间亦有真意,万物皆有可观”,很好地契合了《自然的欢沁》的意蕴,特引以为本文的标题。

众所周知,达•芬奇是一位奇才,在诸多领域都有建树,且建树颇丰。本书收录有达•芬奇两篇文章,《生长的精神》和《天空的色彩》。达•芬奇习惯在笔记中记录下对万事万物的深入观察,借以迸发出绘画与发明的灵感。

《天空的色彩》一篇,达•芬奇探讨天空湛蓝的原因,并提议观察枯木燃烧的烟尘,以便更好地看清楚天空的色彩。这篇文章读起来极富美感,万物映衬,色彩交叠,每一天的天空都是不同的,都有不同的色彩。所以,达•芬奇才会说天空的颜色只是光影的效果。

有几篇写动物的文章,我非常喜欢。作家笔下的生灵或矫健、或轻盈、或孤傲、或迟钝,谱写成了一曲的跌宕起伏的自然乐章。而吉尔伯特•怀特的《老乌龟》和D.H.劳伦斯的《小乌龟》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H.劳伦斯,英国小说家,以著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闻名于后世。暂居意大利期间,D.H.劳伦斯对乌龟产生浓厚兴趣,出版了六首乌龟诗。《小乌龟》一篇写刚刚出生的乌龟感知、适应世界的过程,第一次抬脚 、第一次觅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吉尔伯特·怀特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观鸟人、博物学家,被誉为现代观鸟之父。吉尔伯特·怀特60岁的时候,自姑妈那里继续了一只老乌龟,它是吉尔伯特·怀特喜爱已久的乌龟。《老乌龟》一文描述的是乌龟钻进土里冬眠的情景。

这篇文章有两处细节我非常喜欢。一处是写老乌龟对雨的恐惧,一处是写老乌龟的良好品性——懂礼貌——三十年来,有一位老奶奶一直负责照顾它,每次看到老奶奶,它立即摇晃、笨拙地爬过去。

与《自然的欢沁》同系的经典文学选集还有一本《花园的欢沁》,喜欢的朋友可以找机会看一看哦。

--END--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