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南京的基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分类: 观后感  时间: 2021-10-10 19:34:50 
点击全文阅读

《南京的基督》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南京的基督》是一部由区丁平执导,梁家辉 / 富田靖子 / 庹宗华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京的基督》影评(一):到底怎样才算爱

有时候听到类似“爱跟婚姻没有直接关系”这样的言论就是犯懵。

没有关系吗?所以这才是金花的悲剧。

这个世界的确需要大同,但究竟是大同到人人都道德还是大同到人人都自由?这片子看了让人难受。

《南京的基督》影评(二):满纸对白都是粘着苍凉而绝望的爱。

“我已经再也没法写下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生存下去,是难以形容的痛苦。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在我睡着的时候,偷偷的把我绞死。”

《南京的基督》影评(三):南京的基督,久违了

小时候在电视里看过的电影,留下记忆,依稀只记得一些画面——20世纪初期的秦淮河畔、妓院、外国传教士、性病和凄美的爱情。记忆和真实还是有出入的,多年来念念不忘,一直不知道电影的名字,今天因缘巧合被我找到了这部1995年的老电影。

年少时的触角总是十分敏锐,更能体味细腻的情感,容易被打动。随着年龄渐长更倾向于用批判的理性眼光去看待事物,不再相信单纯,不再相信梦,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不计回报的付出和义无反顾的爱恋。芥川龙之介的原著,我会去看的。

日本文学残酷凄美,表面浓烈而内里是对人性和世界的失望和回绝。死亡可以消解这世间一切的不完美,带走一切痛苦和欲望。如果说,死亡是所有生命的结局,那么自杀或许是告别这个世界的一种最有尊严最具美感的方式。

那是梁家辉最好的年龄,也是区丁平最好的年龄,一个美术出身的导演,细节处看到功力和心思。这部戏,一半看富田靖子,一半看江南小镇,曲折狭窄的街巷,蜿蜒错落的白墙黑瓦,吴侬暖语的评弹,精细的明清家具,每一帧都像一幅画。下载的影片画面不很清晰,有些泛黄晕染,更添一层疏离梦幻。观影体验也如这部电影本身,遗憾的美。

《南京的基督》影评(四):上帝与情爱

如果对神之信念,能助人渡过绝望,那么,哪怕神不存在,又何妨?

同理,如果对爱情之信念,能助人渡过绝望,那么,哪怕爱人不在,又何妨?

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相信即存在,典型的唯心观。

日本文学,似乎喜欢把女性塑造成「信赖的天才」(典出太宰治「人间失格」)。「源氏物语」中的夕颜,「我是猫」中的小姐,乃至本作的金花,都深信着男主。

一友人失恋,云,我不相信爱情了。然而,念及当年她对我柔情款款地诉说与恋人的种种,于是我告诉她,别欺骗自己太久。

另一好友是虔诚的基督徒,靠着对神的信仰,渡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难关——父母离异、母亲酗酒,甚至一度家里穷到只能住在车库里。我也能够理解,她为何狂热于宗教,因为那是她在困境中,几乎唯一的精神支柱。

然而,即便坚强乐观如她,仍免不了有阿克琉斯之踵——有首情歌,她根本听不得,因为会勾起她痛苦的回忆。你看看,神什么都替她办到了,却唯独无法助她渡过感情这关。

金花亦然。神能助她忍受生计的苦难,却在爱情面前丧失理智。片末,金花因神曲而挣脱冈川的怀抱,却在冈川「爱我还是爱神」的发问之下,选择因追逐他的帽子而死去。电影的答案显然是,情爱胜过上帝。

只不过,情深不寿。哪怕是为情而死,终究还是要去见上帝的。

《南京的基督》影评(五):死亡让爱重生

那个得了性病的烟花女子,在长长的铁轨上用尽生命地追逐着被风吹跑的帽子,那是她所爱的男人的帽子。

她容颜憔悴,但笑容是无比幸福的,因为他不嫌弃她有病,他发誓要带她到日本去治好她的病,但她的笑也是怆然欲悲的。因为她知道他的妻儿都在日本,病好了又怎样呢?她能与他相守一生吗?

她笑得灿烂,恍若那时的晚霞,落日的瞬间辉煌。

她步履蹒跚,却执意追赶那顶忽远忽近的帽子,那是她十七年来得到的唯一的幸福。

如果说在青楼里她与他被蒙着双眼时的相互追逐是个不幸的开始,那如今她望着那顶帽子并紧紧跟随则是追求幸福的开端,虽然这样的开始便已注定是个悲伤的结局。

帽子终于停了下来,在离她不远的前方.她一步步地跑过去,近了,更近了。那幸福似乎伸手可及。然而她太累,太累了,前一秒还在奋力追赶,这一刻却颓兀地倒下,重重的,完全没有了她生前在油菜地时奔跑时的轻灵,死的那一瞬间,一点也不优美,更不浪漫。

她倒在枕木上,一只手向前伸去,帽子就在她的指边,就差那么一点点。这会儿,一阵小风又把帽子吹远……

男人跑过去,紧紧地抱她在怀里,紧紧地……

后来,男人回到了日本,经常在夜里惊醒,然后再也无法入睡.终于他在见了妻子最后一面后,踩着简单的日本舞的步伐,慢慢地从甬道走上小阁楼,他的妻子惊醒后,悄悄地在身后哭泣。

他死了——服下大量的安眠药.因为他爱那个死去的女子,为她,他不愿独活……

这部影片我看了两次,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只有片中的结尾是我一直无法释怀的,幸福就在指边,却无力可及。

至今,片中的情节仍然历历在目,一旦触及,就像洪水一样将我覆盖。

发黄胶片似的镜头,精致的细节处理,唯美的音乐,悲伤的故事。

看电影的我,对这样的爱情,又爱又恨。

《南京的基督》影评(六):神爱、人情——救赎

一如最背离的两端,却总是最靠近的一面,光影相伴。一直不想看见谷崎的“纯爱”的却终结于“肉欲”,一直也无法理解初始那样“耽美”的三岛却死得如此“暴烈”。大合民族,这个哀伤的民族。有其很具特色且统一的审美意识,即“物哀”与“幽玄”。

在其文学中,一向对“死”进行极其的美化,渲染,把其的美学意识夸张到极至!仿佛一切生存皆是苦难,修行,都只是为了迎接“死”之顷刻的绚丽,夺目。死的意境在他们笔下总显得超脱而幽抑,那些描摹死亡情景的华美绝伦的辞句,多少年以来一直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芥川、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都如“惯例”一般得以自杀的形式了结生命,告别这“象冰一样透明”的尘世。真正,生如夏花之绚烂,死似秋叶之静美。

我想说的这部作品,它的原著是芥川龙之介的同名小说,而影片再其基础上并借助了其《橘子》的部分情节。芥川乃日本文学大赏的滥觞,而本片也曾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两厢附和,影响力本该非同一般,奈何却始终岌岌无名、反响平平。我对它的格外注目,是因香港演员梁家辉出演日本男作家冈川,而日本演员富田晴子出演中国江南秦淮的青楼女子金花。一种很有意思的角色互换~

笃信基督的妓女,与日本作家相爱。处子之夜的金花,被冈川临幸。而她却以为这是洞房花烛,乃至此后的被包养生活,也认为是蜜月。终于“被打回原形后”的她,却感染上不治的梅毒。金花病后,某夜她将一无赖洋人误作为基督,让他白嫖。

原著和电影的不同在于结局。我只是在想这个……

原著中,被白嫖后妓女的病竟痊愈了,无赖则染病身亡。小说里最后的救赎,显示了妓女单纯善良的信心之力量。虽说妓女误认无赖为基督,但妓女的信心是对基督的,而非那无赖洋人。妓女的得救是因她自己的信心,而非某人的魔力;信心自有其奖赏,不因外在条件(例如,那无赖非真的基督)而改变─这正是基督教信心的精义。芥川由此向我们展示的是他对人力的绝望。既然人心已不值得期待。那爱人,不如去爱神。人的努力,不如等待神能的救恕。这是虚无理想中的美好!

而电影里,金花依然死去,无赖却仍旧苟活。冈川离开后的金花,以对基督的虔诚信仰而生活;而最后她死前追逐而去的不是“耶稣爱我”的圣歌,而是冈川被风吹远的礼帽。金花因知道“耶稣爱世人”,所以坚强生存;后知冈川“比基督更爱她”而幸福逝去。

于是我不禁反思于“神能的博爱”与“男女之私爱”,表面上一个泽被苍生,一个浅薄利己,但是谁又真更具备深厚感,救赎性?现实的残酷,让人们向往神界的美好,于是神能更具救赎性?~而人力的微薄,难于付出,所以显其深厚?!神圣的信仰可以成为使我们生存下去的支点;但我们却只会愿为个人的欲念追求而舍生。我们从神那里寻找解脱,出路;却还会因人心的无可奈何,而悲痛,感动。很多时候,神让我们不得不面对死亡的客观,但人心却可让我们微笑着释然。现实,因为残酷,所以真实;人心,因为无奈,所以被其感动。这就是现实中的爱,残酷并感动吧!

最后,故事的浓重悲情气氛掩不去那种令人眩目的爱欲之美。骨子里透出的爱有时候会足以匹敌一种宗教力量。对基督的信仰一如对爱的至死忠贞。由喜而悲、由生而灭至死,爱的葬送同时伴随着生命的终结。生命如同一段向上的台阶,走到尽头,墨色台阶凝固定格,死亡即是结束。

槛上人 整理于2008年7月9日23:30 未定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