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苏以贞沈沥言无弹窗热文(苏以贞沈沥言)在线阅读-苏以贞沈沥言小说在哪里可以看

分类: 大学生励志  时间: 2024-05-11 08:51:00 
点击全文阅读

我眼皮一跳,拿着笔的手也滞在半空。

白色的纸张上,墨黑色的字迹,张扬又清晰。

愣神间,空白处又跳出一句话来:“你记录的像是病例,你是医生吗?”

此刻,我才发觉不是幻觉,压着心中慌乱,迟疑下笔:“……是”

很快,纸上就出现一行回复,还跟着一个拽拽的笑脸:“我猜对了。”

可我看着这个笑脸图案,思绪莫名又飘到了那个快要忘记的从前。

想起了我高中三年的同桌,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在臭屁自信的沈沥言!

他每次都喜欢在本子上画各种表情图案,让崭新的课本变得呜呜糟糟。

每次我一嫌弃他,他就故意单脚站在椅子上,打岔地说:“苏以贞,星星之火亦可燎原,我一定要用我璀璨的光芒来照耀和帮助那些困苦的人。”

而我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呢?

风忽然吹进房间,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思绪也回笼。

我抓紧笔,正要写字,“咔嚓”一声。

灯没了,房间陷入一片黑暗。

只剩下洁白的月光映在日记本上。

没多久,余晓晓就打着电筒进来:“阿嬷说线路老化了,明早才会有人来修,刚给了我一个电筒,咱们今晚只能早些睡咯。”

我点点头,看着笔记本上再没出现新的字,只能无奈躺上床。

因为没有解开心中疑惑,我没有丝毫睡意。

甚至我又开始想起了沈沥言,那个青春记忆里的人。

这么多年过去,我以为我已经忘了他了,却不知他在我的记忆中,竟然从未褪色。

这一晚,我都没有怎么睡着。

苏以贞沈沥言无弹窗热文(苏以贞沈沥言)在线阅读-苏以贞沈沥言小说在哪里可以看

天才刚亮,我没来得急去看日记本有没有新的对话,就放进包里出了门。

赶到医疗站,我和同事就连忙一起将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搬下来。

这边的女性就算是三四十岁了,大多对来例假这方面还停留在以前的草木灰布条的认知上。

更别提怎么用卫生巾,如何正确在例假期间护理自己私密处的清洁之类的问题了。

我站在村口临时搭起来的台子上,带着小蜜蜂向台下的妇女们、少女们讲解着卫生知识。

她们或许面红耳赤,或许小声交谈,但表情都有着让人欣慰地认真。

活动结束,我坐在一旁,大口大口灌着水。

医疗队的同事们在帮忙分发卫生用品,看着这群朴素的藏民们,我思绪不由飘向高一那年。

那时盛夏,还在上体育课,我突然感觉小腹传来一股热流。

我脸色一白,立马向老师请假,赶回教室去拿卫生巾。

正要去洗手间,却被班里调皮的男生拦住。

他拿着卫生巾大声宣扬:“苏以贞,你都多大了,还用尿不湿啊?”

这话一出,周围更是哄笑一片。

我当时疼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没有力气反驳。

像个小丑一样站在原地被大家嘲笑着。

是沈沥言过来,一个篮球拍在那个男同学身上,一把将我的东西夺了回来。

“你妈不来例假的吗?”沈沥言语气冰冷,不似以往的不正经,那时的他格外认真。

调皮的男同学讪讪地摸摸鼻子,不敢再造次。

他把东西递给我,很认真的说:“害羞什么?女生来例假是正常的。”

那双眼睛里没有揶揄和嘲笑,坦坦荡荡,就像是黑夜里的一轮明月,清澈又明亮。

想到这,我忍不住轻轻抬手抚上了心口。

那是,沈沥言在我心里生出别样情绪的开始。

十七岁的沈沥言教给我的道理,现在我也在传递给更多的人。

倏然,我又开始想念这个消失了好多年的人。

我想起了包包里那个猪头叼花的蓝色日记本。

想起了本子上的高三11班,以及那拽拽的笑脸图案。

压着情绪,我将发放物资的任务交给了同事,然后来到前方草原空地。

我从包里拿出日记本,上面的内容还停留在我们昨晚结束的对话上。

我很快落笔:“你是谁?为什么会在这个本子上写字?又为什么要在字的后面画表情?”

风吹在纸张上,带着一些褶皱的声响,我看清了上面的回复。

“医生,这是我本子,表情是我的习惯,我叫沈沥言!”

第4章

我整个人彻底怔住,喉咙更是止不住的发紧。

沈沥言,是他吗?

“苏医生,快来帮忙收拾箱子了。”同事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

我把日记本重新塞回包里,尽可能不去想这荒唐的一切。

一整天,我都忙的像是停不下来的陀螺,直到晚上才有喘息的时间。

日记本上也没有新的留言,我就像个胆小鬼迟疑着,犹豫着,不敢多加打扰。

大西南的夜,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人。

我做了一个梦。

梦里,伴着盛夏蝉鸣和校园广播声,一个穿着蓝白色校服,斜跨着背包的少年猝不及防地闯进我的视野,闯进我的梦里。

少年站在阳光下,发丝泛着金光,脸上是张扬肆意的笑容。

他说:“我叫沈沥言。”

他说:“很高兴认识你。”

梦里的画面就像是掉帧的老电影,最后模糊地只剩下老式收音机的声音。

醒来后,耳边只剩下村里七点的广播声,我一瞬间有些怅然若失。

缓了缓,我才整理好情绪,朝着牧区出发。

今天的任务是为在牧区的牧民看病,一上午我和同事都在忙着为他们检查身体、配药。

中午,一个年迈的老嬷嬷走进来,拉着我的手,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

我摇了摇头:“抱歉啊,我听不懂你们的方言。”

老嬷嬷连忙让她的小儿子翻译:“我阿妈是想邀请你们留下来吃饭。”

见她着急的样子,我心里很是感动。

但藏区人民生活很不易,可何况在牧区里,物资、水源都是稀缺的。

我们一行好几个人,吃一顿得吃掉人家好几天的口粮。

想了想,我笑着解释:“阿嬷,不用了,我们自己带了干粮。”

老嬷嬷目露不舍,但知道我们还要赶去下一户牧民家,也不好耽搁。

着急忙慌地塞了两个馒头在我怀里。

这一幕,让我的鼻尖蓦地一酸。

身后,朴实善良的藏民目送着我们离开,远处草原上有牧民策马扬鞭,尘土飞扬。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