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实验影评
死亡实验影评(一)
德国人真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说这句话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反感与反驳,况且我连德国亦未去过,下这样的判断更显随意。不过,从所看的书与电影,都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德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对于自己影响着民族发展的思想与行为,总是在不断地反思。特别是对纳粹德国时期的历史,反思犹多,也许是这段历史让德国人太震惊太难堪也太难以想象了吧,一个号称理性的民族,却做出了如此狂热而毫无理性之事。前段日子看过电影《浪潮》,通过一个学校老师的实验故事,揭示了极权主义的就在我们身边,纳粹的幽灵随时都会还魂。近日又看过这部《死亡实验》,也是假借一次极端的心理测试,探究了人内心的权力欲,探讨权力是如何建立并且奴役他人的。
影片最初看似很平静,一切如常地进行着,一次简单的实验,两周可以轻易地拿到四千马克,对于很多人来说,当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何况还有神秘可体验,能够满足很多人的好奇心。二十个实验名额,很快被各色人等填满。有出租车司机,有小店店主,有航空公司职员,还有落泊的演员……二十个人开开心心进入了实验室,也就是一个处于心理学家们高度监控下的监狱。十二个人成为囚犯,八个人成为狱警。他们的身份决定了他们是相互对立的两个人群。
对于实验人员个体来说,最优的选择自然是不惹事,睡着大觉平安度过这十四天,拿到四千马克拍屁股走人。当然,这是理性的选择,在这种选择之下每个人的利益都会达到最大化,这样的也就是个理想的。可惜,理性并非总是出现于人们的行为之中,相反非理性的情绪往往主导着人的行为。从事实验的心理学家深知此点,所以他们并不着急。对于扮演囚犯的人来说,他们没有什么动力去捣乱,少受点罪出去就最好。不过,囚犯中的主角真实的身份却是记者,没有什么冲突的实验,对于新闻来说,等于什么都没有,没人会关注。因此他的利益决定了这两周时间不会是平静的两周。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了。
表面上看,这一切事端都肇始于男主角的挑事,实则并不然,能决定事态进程的,除了高高在上通过监控器了解一切的心理学家之外,是作为狱警的那帮扮演者,作为囚犯的这些人,其实他们的作用无足轻重,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让事情的发展变得更快一些而已。那些扮演狱警的实验者,面对着突然到手的权力,他们的表现如何,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此次实验需要测试的地方。而这些狱警扮演者所给出的答案,却让所有的人包括主持实验的心理学家震惊。人的权力欲望原来是如此的强烈。
人对于自己的新身份会很快地认同,哪怕这个身份并不具现实的意义,转瞬即会失去,特别是这种身份能够让自己享受到权力的快感。本来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是身份各异之人,然而换上了警服,在监狱的环境中,很快就认同了自己高人一等的想法。面对着“囚犯”,除了不使用暴力的规定外,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他们可以成为上帝,他们的语言就是法律,他们可以短暂地决定着别人的命运,左右着他们的情感。这是现实生活中所无法达到的,而在这里,在这个虚拟的监狱中,却很快就享受到了这种权力的快乐。
心理学家实验的目的,在于想了解人面对着权力会如何行动,权力相关的各方会在权力之下如何互动,什么样的权力会被人们所尊崇。他们设计了这套游戏,没想到只有十数小时就得到了初步的成果,快得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这两组在现实世界中互不相识,也无交涉的人,到了实验之中,就被贴上了标签,而且是相当对立的标签:狱警与囚犯。人的认同感也很强,迅速地找准了自己的新定位,扮演起自己人生的新角色。原来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成为了自己的同伙,并有了共同的利益;同样不相关的人,因为属于与自己对立的一组,自然就成为敌人,他对于自己这方任何人的侵犯或者不尊敬,就变成了对于自己群体甚至自己本人的不尊敬。
在此种情况之下,个体之间的矛盾很容易就会变成群体间的纠纷。处于有权一方的人员,则天然地将某个人的不满甚至只是嗜好,当成是对自己或者群体权力的挑战,并会迅速地运用手中的权力,集合群体的力量,予以坚决的报复与打击。“狱警”们在对“囚犯”的惩罚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严,并在“囚犯”对于自己尊崇与害怕中体会到了权力的快乐。权力如同毒品一样,一旦尝到就让人难忘甚至上瘾,食髓知味会想尽办法去使用自己的权力,千方百计去扩大自己的权力。在权力行使的初期,这些“狱警”相互抱团,以让自己力量强大。在这个群体中,凶狠有手腕且较低道德底线的人会脱颖而出,成为群体中的老大,大家自动地成为他的马仔。
这种人往往在现实的世界中,是个失败者。长期的郁闷不得志,让其心理有了扭曲。他会幻想着一朝权在手,便可出口鸟气。因此当权力来到他的手中时,他会变得比其它的人更积极更无情地玩弄权力,将自己心中所有的郁闷,发泄到现在比他更弱小的人身上。在《死亡实验》中,那个航空公司的职员就是如此。这是一个聪明人,且比其它人有想法且具备更多的知识。不过从他的言谈中亦可看出,在现实上幸福应该是与他无缘的,独自一人生活,孩子是他心头之疼,他似乎失去孩子的监护权。他长相阴郁,性格敏感,似乎在性方面也存在着问题。但他却首先先出主意从心理上摧毁自尊心,来制服那些“囚犯”,并到处滋事,表现强硬,很快在“狱警”群体中取得他们的信任,当上了他们的头,最后凌驾于每一个“狱警”之上,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
本来这八个“狱警”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的关系。然而几次共同的行动之后,共同的利益让他们趋于一致,而他们对于“囚犯”的欺压,也让他们与“囚犯”有了个人的恩仇,他们只能抱团才能防止报复。这八人团体成为了一个组织,内部开始出现等级。与出手很狠的,能够紧跟头儿的,在这个群体中地位就会高一些。而个别有着良知或者性格懦弱者,自然就被排斥到了边缘。最初他们的行为都是大家商量后一起行动,很快他们对于领袖的尊崇越来越严重,个人的意志往往最后主宰着一切。内部有不同意见的“狱警“也被清洗,虽然还有着重大事件举手表决,但一般情况之下都是领袖说了算。
影片将对人性及权力的观察,放到了人造监狱这么一个极端的环境中,相当有意思。这个地方可以看成人类始建之初,这些实验者实际上是将外面的**关系斩断,然后进入到这里来,不管他在外面是什么样的角色,在这里只能是狱警或者囚犯。这里是关系的空白地带,他们之间此前未有任何的感情或者其它的纠葛,但要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来,两周的时间还嫌太短。这里也是权力的真空区域,只有监控器上的心理学家相当于上帝,给这里划定了规则,并监督着规则的执行。然而他们对于狱警与囚犯之间的彼此关系,却并不干涉。这自然就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权力就会在这里悄然生长并主宰着这里。”狱警“具备了掌权的天然优势,他们将得到权力的最初冲动,其实与真实的世界一个样,迅速地将手中的权力最大化,将权力使用到极致。
这样的实验结果,我想那些心理学家应该早有了解,他们做实验只是用来对结论进行验证,并观察到这种结果演化的整个过程。这从电影中他们对于实验人员的挑选与分类,就可清楚地看出。整个**如何,自然在这个封闭的实验室里就会如何。人类数千年的历史,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证明着这一点。进入现代**之后,世界各地出现的极权主义体制,更是充分地展示着权力对于人类对于的深刻影响。无数的极权组织的形成,不是与电影中”狱警“的极权化一个样吗?许多独裁者的崛起历程,不就是那个”狱警“头儿的翻版吗?从德国纳粹的兴起,到中国文革的发生,电影中的故事在我们的历史中,不断地重复着。
电影中心理学家未能预料到的是,事态的发展如此的迅速,如此的残忍,如此的不可控制,竟至于不可收场,连心理学家们都成为这场实验的牺牲品。他们低估了人性中的缺陷,也低估了人们对于权力的狂热。电影中的最后结果,是双方的火并,导致了三死两重伤。玩权者必自焚,“狱警”的领袖最后死于刀下。死时,杀死他的“囚犯”骂他白痴,显然他入戏太深,本来是场游戏,最后陪上性命。但已经尝到至上权力滋味的人,怎么会浅尝辄止?即使陪上身家性命,也不愿轻易地放权,在权力中是没有理性与智慧的。其实,在这场实验中,谁又是有理性的呢?连当初最冷静的那个空军少校,最后不也激情澎湃,手刃“狱警”头儿吗?
原来高高在上的心理学家,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如上帝一般操纵一切,但这个自封的上帝面对已经享受到权力快感的“狱警”来说,成为他们必须首先打倒神像。自认为拥有了权力的人,怎会容忍自己的上面还有一个更高的权力?最后,这些心理学家只能在真正的监狱中,去反省自己的实验了。其实,他们的内心何尝不是被权力所激荡着?充当上帝的感觉真好,可惜结果却不在他们的控制范围。想想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操纵着权力,在挑逗着不同群体的争斗,以为自己有能力控制着事态的发展。实际上呢?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玩火者必自焚,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人性,从来都是让人失望;而权力欲,则往往会毁灭一切。
死亡实验影评(二)
对于这个实验最终是要证明人性还是要说明环境因素对人所起的致命性作用,我想应该是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吧。
我一开始一直自诩为人性恶论者,但这是不是又陷入二元论的一次谬误呢?看完影片以后,我更加坚持人性的多样化理论。也许你出生以后就存在着善恶等多种人性,只需要一个触发点,然后你就彻底的成为了被标为“善”、“恶”标签的人。
这次的观影体验并不是特别的好,我并不是被影片直接带入剧情,而是始终带着一种怀疑去审视该片的,也就是说一开始我就是带着偏见去看待这个实验,我的脑海中一直存在着这个实验如果发生会是影片中所出现的这种状况吗?但是看着所谓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言之凿凿的真实实验数据与经历,我只能说权利与秩序,群体的无意识是多么的可怕!
相对于我在观看《浪潮》、《狗镇》等影片展现出来的那种让我信服的震撼来说,这部影片确实缺少了一些让我最终能够直抵心灵的信服!本身的故事已经无话可说,相当地具有可塑性,但是电影说实话并没有真正地震撼到我。更没有达到《伊甸湖》、《我唾弃你的坟墓》那种简单直接的群体性暴力的直刺眼球!所以电影的拍摄在我认为还差一点点,那是很关键的一点点。
我认为另一条线索,就是与男主角好的那个女的,导演的设计很棒,既推动剧情发展,而且能很好的单一展示监狱这条线索的简单明了。
死亡实验影评(三)
当我们的意识形态机器还在大肆宣传指导思想的单一化和某某思想如何伟大的时候,西方社会对独裁的反思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让大部分清醒的中国人感到惭愧。
中国也有类似纳粹德国的全民疯狂-汶格,但大部分民众的结论是:“毛主席被蒙蔽”,极少有当时的普通施暴者对自己的行为有过反思,当然,要想集体反思也是做不到的。
于是,在中国,随时有可能爆发类似汶格的集体施暴。条件成熟,人人都可以变成《死亡实验》中的看守者。我并没有危言耸听。
大学一年级时候我经历过一次类似的集体施暴。
我们班多女生,女生大都不喜欢体育课,一身臭汗并且有换衣服洗澡的麻烦,于是有人怂恿集体针对体育课的罢课,原本是一次怂恿,有能力的“领袖”看到了机会,这位“领袖”类似《死亡实验》中的看守头领,是一个和我同宿舍的男生,在他的一番演讲下,真的做到了全班有30多人不到操场上课。
不过还是有人不服他,我和另外四人任然坚持上体育课。罢课领袖警告我们不要去,并且宣传我们五人的上课会导致其余30多人的缺课从而有重修的危险,我们应该以集体为重。
但是我们还是去了,当我们上课后回教室,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其余没有上课的30多人整整齐齐的坐在教室里等待我们,可怕的是-黑板上写着我们五人的名字。一场批斗会已经准备好了。
那些平日漂亮的、温柔的女生变成了战士,大声要求我们做出解释。(www.wolizhi.com)我们中的一位要冲到黑板前擦掉名字,被同学拦住,差一点爆发肢体冲突。我当时还是好好先生,上去跟大家解释说上不上体育课应该是自由,但遭到30多名罢课同学的强烈反对。理由有一个:我们上课会造成他们的缺席,会扣掉学分,失去奖学金的机会。99年的学生很看重奖学金。
我眼看着面前陌生的同学,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感觉他们和当年的红卫兵毫无二致,感到极端恐惧。
此事半天后被学校平息。仅仅半天,不起眼的人可以因为此事迅速变成领袖和独裁者,获得从来没有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仅仅半天,毫无联系,丝毫不团结的同学可以变成团结的施暴者。这和纳粹时期的德国有何不同?
这样类似的经历我遇到过多次,大部分人对这样的小事不屑一顾,中国的心理学工作者也只会让人画画图,说几句无用的术语唬人。极少人深入研究过中国人或者说人内心的暴力基因。
独裁和暴力在我们周围,到处都存在,只是我们大部分人已经习惯,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谓的“体制化”。
反对独裁,反对暴君,避免重演文化大革命的悲剧,不能依靠知识分子的意淫,更不能依靠官员的觉醒和恩赐。需要每一个普通人对独裁的警惕和反抗。
正如《死亡实验》中主人公所认为的:我们毕竟比猴子高级,因为我们知道反抗。明白我们是人,不是关在大笼子里面的小白鼠,明白我们并非万劫不复的囚犯。民众各种形式的反抗,才是我们的出路。
傲慢与偏见影评 普罗米修斯影评 致命魔术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