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勇敢的心影评

分类: 观后感  时间: 2021-11-09 18:54:24 
点击全文阅读

勇敢的心影评(一)

勇敢的心影评

谈起我挚爱的电影,《勇敢的心》,记得最早是在初一看的,哭得一塌糊涂。一方面,我比较藏不住事儿,真善美的东西,总是能很轻易地打动我,到现在看一些东西,还是哭得像个孩子。另一方面,《勇敢的心》本身拥有一部完美的电影所需要的一切因素——纯洁的爱情,无谓的勇气,坚贞的英雄,伟大的人民,完美的音乐,壮阔的景色,优秀的演员,尖锐的矛盾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和最真实的梦想。后来渐渐成长,这部电影也不知重温了多少遍,看到了电影的实质,其实是把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各项元素运用到了极致,看到了蒙太奇的惊人作用,但感动依旧,依旧难以忘却那份爱与自由。华莱士,一个真实而脆弱的英雄形象,他的奋斗,他的不屈,他的勇敢坚韧,事实上为的是一份证明,证明给她死去的女人看,他是一个英雄;证明给她看,拥有梦想中的自由生活是一件可能的事情。他骑着高大的黑色骏马出现在混乱的高地军队前,蓝色的油彩涂在他坚毅的脸上,风吹起他金色的头发,飞扬的发丝印证着他的宣言“他们可以夺取我的生命,但是永远也不可能夺去我们的自由!”他揭开那个神秘人的头盔发现他竟然就是自己惺惺相吸的贵族罗拔的时候,他的眼里充满了绝望和不可置信的震惊。在他被处死的前夕,他也会恐惧,他也会颤抖,他也会默默地呼唤爱人的名字,祈求她赐予他勇气,让他完成英雄的使命,这个男人是真实的,伟大的。他的勇敢和真诚,对于自由的渴望,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我们需要这种感动,需要这种美化了的虚拟情愫,这就是电影的神奇力量,让人置身其中,感受那些我们不曾有的生活,感受那些我们渴望已久的情感迸发。

华莱士骑马在苏格兰军队前发表战前宣言的那个片断;两军厮杀,鲜血浸染的那些场景;在刑场上,华莱士以全身的力气喊出““freedom”那一刻;在电影的结尾,华莱士的剑被战友抛向天空,划过苍穹的那一瞬间,都是完美的煽情点。苏格兰风笛沧桑遥远的意境里,那个英雄在山野间奔驰,永不停息。这些段落,一个孩子是没办法不被感动的。我想,为之感动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眼前这个时代,价值观完全崩溃,反讽黑色幽默大行其道,人们逐渐已经淡漠了曾经属于我们的那些单纯的感动,那些真善美的童话,转而用蔑视一切的外表去掩盖自己空虚的内心和不自信,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我仍然相信,相信我外壳愤世嫉俗的那层保护膜下面,仍然是一块金子,相信在人生的某个时段,我也会挣脱出来,大胆的表达我对于生命的感激。

勇敢的心影评(二)

华丽的大战场面让人想起《最后的武士》《投名状》,但其特别之处在于用悠扬的苏格兰风笛配乐宏大战争场面中不乏幽默元素:阵前光屁股示-威,爱尔兰人阵前倒戈与苏格兰人一见如故亲切叙旧等。在暴力血腥的战争之间穿插出如此火花,诗意化的处理驱赶了战争的冰冷寒意,从而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那玩世不恭的嘲讽敌人发动战争荒谬性的做法不正是银幕前的你最想作出的姿势吗!

影片以恢弘的手笔描绘了压迫与自由之间那种剑拔弩张的对抗,这是一场为了“自由”的圣战,大剑华莱士阵前关于自由的誓师演说以及死前最后那一声气壮山河的“freedom”足够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从这层意义上说,华莱士这一嗓子不仅仅是为了苏格兰人民的自由,而是喊出了全人类的吼声。就在这千秋家国梦的彰显伟岸背影的时刻,大剑华莱士不爱江山爱美人,初恋情人再次浮现在眼前,这一刻的华莱士既属于全世界,也属于他个人。他有着他自己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这是更具人性化的一笔,英雄者便如华莱士般伟大也是凡人,有着我们普通人一样的情感。

反观大陆阉-割版《精武英雄?陈真》,甄子丹饰演的陈真就不能为了日本特务舒淇而去虹口道场踢馆。这踢馆一定要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踢的。所以才有突兀到不能自圆其说的结局。

苏菲.玛索精致的面庞下反衬出老国王那张病态的脸,她告诉他:“你将断子绝孙,我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你家的骨肉,我发誓,你儿子在国王的宝座上坐不长的。”她怀的不是王子的血脉而是华莱士的,而这个孩子未来将成为新的英王。老国王那张病态的脸逐渐扭曲了。在苏菲?玛索说出这句话的那一刻,老国王真的死了,很彻底。女人的复仇大抵如此,决绝并让人痛不欲生。

梅尔.吉布森是《勇敢的心》的导演,也是大剑华莱士的扮演者。本片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可谓单枪匹马,一剑封喉。

勇敢的心影评(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闲来无事,又重温了一遍《勇敢的心》。没有了少年时期的热血冲动,再看此片,得来的完全是异于过往的感受。

影片中的华莱士高呼着自由奋力肉搏,起因却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被杀死。一开始的他,并没有将自由二字当成自我的座右铭。他想拥有的是生命与那更高价的爱情。然而随着他心爱的女人的死去,他便迅速的走上了复仇的不归路。然而,复仇绝不是他一己之力可为,于是他堂而皇之的为复仇之战冠以了自由之名,带领着被压迫已久的苏格兰男人开始肆意的杀戮。这可不像裴多菲诗中所说,按电影的叙事来看,华莱士是被“二者抛弃”之后才开始“为自由”的。此处便是我为影片打上的一个大大问号。

接着全片便依靠着对“freedom”的忠诚踏步前进。正如许巍歌里所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此刻华莱士倒是回归正途了,义正言辞的用官方语言鼓动着群众奋起抗战,那番说辞倒也极为动听,于是众人便跟着华莱士洒起了热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快要到头了,却因为贵族的背叛而功亏一篑,华莱士也负伤在身。接着华莱士便又开始复仇,杀掉了那背叛他的贵族。冤冤相报何时了,华莱士整个就是一个为复仇而生的超级战士,可这也让那些贵族对他耿耿于怀。终于,当华莱士为了对自由的“渴望”去谈判的时候,被抓获了。一世的聪明,就毁于此刻。

美丽的王后劝他退后一步,再作打算。可他抱着对自由的信念坚定不屈。即使酷刑当前,他仍然铁板一块,将死之际更是扯着嗓子喊了一句“freedom”。随着斧落人亡,他手里紧攥着的爱情信物在蓝色天空的映衬下飘然落地。这个镜头更是印证了华莱士强烈的复仇心理,尽管他与美丽的王后苏菲玛索也有了肉体之亲,可他心底里爱的还是在年少时送给他一朵野花的Murron。都说路边的野花不要采,Murron却采了,还送给了年少时正空虚的华莱士,这给她日后的悲剧开了头。

华莱士死了,可“freedom”的精神永存。(www.wolizhi.com)这又让我想起了小学时候背的滚瓜烂熟的那首诗(如果能被称作诗的话)“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果然,偶像的魅力是无穷的,华莱士的精神感动了RobertBruce(好像是这名字),他又用华莱士的名字煽动群众,“You have bled with Wallace,Nowbleed withme。”于是,他带领着苏格兰人民继续抗争,最终赢得“freedom”。

纵观影片,便是按着这条华莱士的复仇线路演绎下来,可华莱士是个聪明人,他懂得自己的私欲不足以让自己完成复仇的伟业,需要一个完美的借口来刺激自己的同胞。想来想去,他想到自由这么一个人类终身为之奋斗的主题,果然成效颇佳。可见,华莱士是多么的阴险有手段。

这不最近梅尔吉布森坦承影片扭曲了部分历史,而华莱士本人也并不似电影中那么完美。“华莱士是个魔鬼,他热衷于战争,将无数人们居住的村庄在战火中付之一炬。他就像北欧传说中的‘狂暴战士’一样。”他还解释说,电影《勇敢的心》出于好莱坞传统的叙事风格,在主角身上的确添加了不少了传奇和浪漫的新元素,“我们改变了叙事重点,毕竟电影中总要有好人与坏人之分”。

看吧,这完全是一部披着自由外皮,由好莱坞制作,美国政府主导的一次意识形态大轰炸。以自由之名,制造了一个样板戏里的“男共产党员”,拼命向前,宁死不屈。谁说只有国产电影政治化了,政治的主题体现在好莱坞大片的每个角落。

我承认这篇东西有点极端,但我们观影之时,按本雅明所说,个人的反应往往被群体化。于是在一片赞美之中,我们没有勇气表达自我,这样可不好。《勇敢的心》是部经典,却也充满了瑕疵,留着让我们狠命的批判。畅所欲言又有何不好?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影评 记忆碎片影评 寻枪影评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