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电影搜索影评

分类: 观后感  时间: 2022-08-20 11:15:53 
点击全文阅读

电影搜索影评(一)

电影搜索影评

我们的工作是要努力记录生活中的真实,但什么是真实?”

这是电影里名记陈若兮的经典语录,也是剧中每个人苦苦追寻的终极真相。导演没有给出答案,他选择在电影最后一帧播毕时,每个观众自行脑补。

所有人都看到了叶蓝秋不让座的举动,但没有人知道她身患绝症的隐情;陈若兮搜到了男友劈腿的照片,但她不知道两情相悦的无辜;莫小渝抓到了丈夫偷情的现行,但她不知道这只是上下级的温情;沈流舒查到了小秘卷款逃走的行踪,但他不知道这是一次绝望之旅。当我们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看到陈凯歌勾勒出的这幅众生百相图,也许心里不禁鄙视剧中人自以为是的愚蠢。

可换个角度,如果:如果开片时我们没有看到叶蓝秋的癌症报告书,当她在公交车上绝望的说出“我就不让座”时,我们会不会也如车上那位售票员,叉着腰大声炮轰叶蓝秋?

你会么?

当然,你也可以悄悄掏出新买的爱疯,无声无息拍张叶蓝秋“绝对真相”的照片,手指轻轻一划就把它传送到网络上。再配上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给段义愤填膺的评论——那么恭喜你,很快这则消息就会得到上千回复。每一个正义感爆棚的网民都会对这张新闻照吐口唾沫,然后极尽所能评价、责难、辱骂甚至——人肉丫的。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大多数在生活中文质彬彬的路人会干的事。在这个公民意识极强,可权利却极其有限的时代,我们都学会了通过网络发出自己微弱但是真实的声音。但当你一鼓作气写下140个字或者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点击“发表”的那一刻,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什么是真相?“

在全民狂欢的网络平台上,在无孔不入的智能手机的监察下,我们能肯定自己发出的声音一定是自己的么?每个人认知的特殊性,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每个人置身环境的影响,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眼见不一定为实,评论也不一定正义”。当隐藏在电脑屏幕后的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世间苍生嗤之以鼻时,他的道德难道就真的无可指摘?

在这场搜索的保卫战中,人人都有杂念,除了心境澄澈的叶蓝秋;但人人也都活得真实,除了自绝人民的叶蓝秋。当我们找寻逼死叶蓝秋的真凶时,除了晴天霹雳的淋巴癌,是不是也得算上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络暴力?而每个人锋利嗜血的凶器,仅仅是轻巧无害的鼠标。

也许导演要说并不只是搜索二字,但人肉搜索的确是故事里最触目惊心的伤疤。你很难想象,暌违现实主义创作十年之久的陈凯歌,在花甲之年仍能拍出这样犀利的接地之作。但实际上,陈凯歌用自己一如既往的人文关怀之心,生动描摹了当下社会的各个阶层。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大网里,剧中的每个人都有可怕的一面,但同时他们也有可怜的一瞬。导演并没有轻易评判任何人,这是不是在对网络乱象给出自己的答案呢?

而我们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得知真相时心头翻涌的那一丝同情心,而是宽容善良的灵魂。若能如是,叶蓝秋的悲剧便不再有发芽的土壤。

电影搜索影评(二)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电影流泪的情况越来越少,但看陈凯歌的搜索,我流泪了,再看一遍,泪水依然没有止住。

不知为什么,就这样被这个简单的故事感动了,被这个淡淡的女人感动了,也许感动于生命的脆弱,感动于现实的残酷,亦或感动于生命与现实的碰撞下不堪一击的败北,并震撼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强大力量。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老祖宗的这句精辟语言准确概括了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神奇力量,这种力量的产生可能需要的仅仅是一些八卦精神,一些闲暇时光,一些群众意识,再加上一些些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整个过程中基本不需要动用任何判断力,仅凭着一根网线,一张嘴,便可完成对一个人的全面否定,对其精神世界和肉体世界的全面摧毁。而对于其余的大多数人,可能需要的仅仅是抬头看看舆论风向,再低头向已经落井的人扔几块石头表表立场,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兴趣去研究井中人背后的真实故事。

说得也许有些过了,其实能够摧毁一个人的,可能只有她自己,面对人言,是倒下来,还是闯过去,最终还是取决于其内心世界的强大程度和对外界世界的在乎程度。最初,我非常困惑于女主人公面对误解时的不解释,自作聪明地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解释成功跨过去。然而如今我却理解了她的不解释,在珍贵的生命迅速消逝时,腾出时间去解释一些对她不再有任何意义的事情确实是一种奢侈,她不愿意奢侈,于是不解释,其实许多事情根本就无需解释,她的死也许根本与人言无关,只是主动选择了一种直接面对死亡的方式。

世界上大多数人过着一种“无可奈何,身不由己”的生活,无法选择如何活着,更无法选择如何死去,只是随波逐流地完成着生命的历程;有少部分人在努力地追逐着真正的自我,自主地选择了活着的方式,但他们却无法安排生命的终点。然而搜索的女人公叶蓝秋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过,又按着自己的方式死去,她应该无憾了,至于她生前生后,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们曾经忙些什么,今后又要忙些什么,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在乎的只是让自己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都好好活过。

电影搜索影评(三)

一直觉得陈凯歌导演身上有一种贵族气质,因此他的作品总带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文艺色彩。只是自《霸王别姬》之后,从《无极》再到《梅兰芳》,裹挟着大成本制作的噱头和高科技特效的聒噪,大师仿佛陷在文艺与商业的漩涡中极尽刻意尽显疲态。

已经很久不看华语电影了,直到走进电影院的那一刻,我既不清楚剧情大意,脑袋里也没有“陈凯歌作品”的标签。这不过是一次出于无意的消遣,却意外邂逅了一部惊喜。正如陈凯歌导演,当他抛开“大师”的包袱,丢掉“大片”的光环,俯下身段去实实在在讲一个既不高深也不新鲜的故事时,反倒带出了点发人深省的东西。没有超级豪华的明星阵容,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却让我看到了难得的诚意,也让我意识到并非只有深沉厚重的文艺片才能触动我,这样一部集商业、娱乐、时尚、轻松于一体的电影也可以。

故事以一次网络世界里司空见惯的“人肉搜索”事件为切入点,讲述了一个充斥着真相与偏见、善良与愚昧,正义与无知、温暖与冷漠的故事。高级白领叶蓝秋在得知自己罹患末期淋巴癌的当天,因为情绪低落没给一位老人让座,遭到了公交车上乘客的集体指责。电视台实习记者杨佳琪恰好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情景,后来被上司陈若兮采纳并以此为话题制作了一系列新闻节目。一夜之间身患绝症的叶蓝秋被冠以“墨镜姐”的称号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被无数网友指责谩骂,甚至连姓名、电话、单位、博客等个人信息也被公诸于众任人恶搞,使得本已被绝症困扰的叶蓝秋饱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心力交瘁。故事结尾,叶蓝秋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死后,诊断书被众人发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被理清。

这个故事并不高深,却有着必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偶尔会跳出碍眼的植入广告,虽然主角之间的爱情显得营养不良,但这都不妨事。我只在意这个故事带来的反思:身处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媒体应该怎样恪守自己的职责,公众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立场。

关于“让不让座”的问题,在网上还看过一篇报道。公交车上一位民工模样的小伙子因为没给身边的老人让座遭到了同车乘客的指责。小伙子委屈地说我一整天都在工地干活,实在太累了,不是我不想让座,可是如果让出这个座位,我就得站到终点站,我实在没力气了。据说后来由此还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绑架的论战,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不过倒是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有些人的行为可能背离了道德,但不要立马跳出来指责,因为背后可能有难言的苦衷。只是故事里的小伙子至少有为自己辩驳的机会,而叶蓝秋显然要固执得多。

试想如果叶蓝秋可以早一点说出自己的境况,如果事发时有其他乘客愿意主动让出座位,如果人们可以善意的询问而不是咄咄逼人的指责,如果陈若兮可以及时将道歉视频公诸于众,如果杨佳琪可以再多一些寻找真相的勇气……当然世上没有如果,也正因为如此,戏剧才称之为戏剧。而正是这样一个故事,折射出了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集体缺位,公众在网络世界里的惯性愤怒和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

其实,这样的网络事件并不鲜见。从“死亡博客”事件的沸沸扬扬到“肖艳琴死而复活”的狗血淋漓,从“哈尔滨六警察打死人”事件的峰回路转,到药家鑫案件中张妙一家的反复无常……公众的愤怒、同情和唏嘘一次次被无情的调侃消费,却依然无法阻止人们奋身不顾加入口诛笔伐的大军乐此不疲。如果这是一出没有底线和不负责任的闹剧,公众的猎奇心态和惯性愤怒就是主谋,而媒体的推波助澜摇旗呐喊则是帮凶。

一直以来,关于人肉搜索、网络审判、网络暴力的争论不绝于耳,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人们并不关心是否存在一项法规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只要被侵害的那个不是自己,他们甚至无比享受揭人短处曝人隐私的乐趣。而媒体也并不执着于推动这样的立法进程,他们更看重的是如何找到更劲爆的新鲜话题博取关注度和收视率。

之前看到一篇多家媒体援引的报道:警车路遇交通事故见死不救开溜。这个题目足够抓人。警察,身份敏感;见死不救,性质恶劣。可仔细看内容却漏洞百出。我不了解两辆电动自行车相撞的严重程度如何,却无比清楚见死不救这个词的含义。只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基础,一顶“见死不救”的帽子扣下来,逻辑不通之外也难逃哗众取宠的嫌疑。

然而,这就是我们要常常遭遇到的现实。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媒体缺乏挖掘真相的探索精神,却充斥着制造话题的灵敏触角,我们的媒体通常在“大是大非”面前三缄其口,却在“小事小非”面前无比亢奋。对真相的断章取义,对敏感事件的集体失语,不仅消弭着媒体良知,更蚕食着公共信用。(www.wolizhi.com)身处这样一个光怪陆离讯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当真相被偏见蒙蔽,善良被愚昧绑架,正义被无知利用,温暖被冷漠掩盖,必然会是一场罪恶。

狄德罗曾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和伟大的复合体。而我们这些游荡于虚拟网络世界的人们,当对事件的认知建立在偏见之上,是否都在不知不觉之间为逞一时口舌之快伤害了无辜的人?自以为手执正义之剑却做了助纣为虐的事?正如故事里的每个人,无意中伤害着叶蓝秋,却并非抱着置之死地的目的。陈若兮的推波助澜为的是升职加薪实现买楼结婚的梦想;杨佳琪的穷追不舍为的是争取表现早日转正;莫小渝的咄咄逼人为的是保住自己苦心经营的婚姻,唐晓华的落井下石为的是争取上位机会出人头地……

叶蓝秋的死,于己是解脱,于人则是救赎。陈若兮正视了事业和情感对自己的惩罚,杨佳琪找到了职场努力的方向,莫小渝认清了婚姻和生活的真谛,还有唐晓华的内疚自责,沈流舒的真诚反省和杨守诚无望的怀念都让影片结尾有了一丝温情……那么荧幕之外的我们是否也该警醒,对于不明真相的网络事件要做到起码的冷静与理性:媒体不能做审判,而你我都不是法官。

最后,摘录一段余秋雨的话共勉: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搜索影评 四百击影评 如果爱影评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