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

分类: 读后感  时间: 2021-11-11 11:00:34 
点击全文阅读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一)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

读完了《雍也篇》,也令我从中获益匪浅。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但是,最令人感动的永远都是最为真挚的东西。

《论语·雍也》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孔子对于颜回所作的3次评价话语。可以说,孔子弟子凡三千,有名者七十有二,但孔子首推颜回,从这三句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窥看一二。下面我就重点谈谈对第三句话的感受。

第一句是: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第二句是: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第三句是: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仁爱是儒学的核心精神,而这句话正是孔子对于颜回的仁爱给予的高度肯定,这句话的意思是“颜回这个人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这样”。即使在艰苦的日子里,他依然奉行着孔子的教导,并且“其心三月不违仁”。从此,我想到了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这“恒心”二字。换句话说,叫做“贵在坚持”。世上事几乎无不适应这一规律。而仁心的修养也不例外。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不难的是“日月至焉”,难的是“三月不违仁”。我由此想到了近段时间的中国如同卷入了灾难的漩涡之中,先是干旱,接着又是玉树的地震,不幸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大家开始呼吁捐款捐赠物资,但是与此同时,我又想到了,每当灾难到来的时候,人们都会十分重视公益事业,但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会有那么一刻想起公益事业,想起身处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呢?我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特蕾莎修女,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于公益慈善事业,我想说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只是在灾难发生之际,我们才开始关心弱势的人们,在平常的日子里,也需要我们有所尽力,我曾听过一个很生动的比喻,爱心就像用柴草点火一样,只要有火,柴草就容易被点燃。而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只要有“仁”的引导,就容易被感动。要保持柴火不断地燃烧下去,那就得不断添加柴草。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要么缺柴草,要么懒得添加,所以很少有能使火焰长久不熄的。只有像颜回那样的人,才能够做到一直不断地添草加柴,使火焰熊熊燃烧。

读《论语》,就如同是与圣人在对话。其实圣贤的价值就在于千古之前,他们那些有价值的人生经验可以穿越千年的沧桑,走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我们仍然在他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二)

昨天,我重温了论语雍也篇,思考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标题中的“雍也”即冉雍。事实上,在整篇三十个对话中,孔子与冉雍的对话只出现了三次。在翻阅其他以人名为题的篇章后,我发现情况大抵相同。不知道这些孔门弟子编着的时候都有些什么考虑,莫非内容是按着思想结构来编排的,而篇名则是选取了几个孔门圣贤的名字以表示致敬呢?

在这一篇章中,除了冉雍之外,颜渊的名字也出现了三次。孔子认为颜渊贤、仁、好学不倦。我们不妨看看他是怎么说颜回的吧:

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上述三句均引自《论语之雍也篇》

光是凭这三句话,颜回仁善豁达的形象就已跃然纸上了。我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达到“一箪食,一瓢饮,居于陋巷而不忧”的精神境界。可现在,我还不时地为一些小事烦恼,甚至辗转难眠。不过,我相信这样的日子终会过去。

通过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十分喜爱颜回的。像颜回这样“圣父”型的人,爱他的人自然不会少的。

我们再来看看孔子教导学生的不同方式吧。孔子对颜回的三次表扬,我之前已说过。可以说,颜回是孔子最放心的学生了,可惜英年早逝。孔子对这个学生从来没有重话;而对于有些“危险”学生,他则会直言告诫,指出对方的缺点。比如,孔子这么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看样子,子夏有游走于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可能性,德行尚不稳固,孔子对其担心,所以如此教导他。

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对子夏再了解一番,于是在论语之八佾篇里找到了这么一段对话: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翻译起来就是:子夏问:“‘笑起来很美丽,眼睛动起来则顾盼生辉;然后再打扮一下可堪称绝色。’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先有优质的画材才能作出好画。”子夏醒悟过来,回道:“这么说来,先有仁义,才谈得上礼仪了?”孔子很高兴:“你啊真是给了我启发,看样子是该和你讨论诗经了。”

你们对这段话有何感觉?我的感受是:子夏是个悟性极高,反应极快的人,连孔子都要忍不住大声夸赞他了。联系前面那段话,我感觉出一些孔子告诫子夏的用意。子夏有天赋,极聪明,必受到来自各方的夸赞,扑面而来的诱惑也更多,可能会忽略在德行上下工夫。我猜测孔子是怕子夏失于德行,误入歧途,才告诫他要做君子儒,而不要变成小人儒。孔子这番话,也真是用心良苦啊。

论语雍也篇读后感(三)

读完《论语》,我的心中充满着一种淡淡的感动,因为《论语》总是用最简单的话语告诉我们真正的道理,让我们的心灵归于平静之中。读完了《雍也篇》,也令我从中获益匪浅。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但是,最令人感动的永远都是最为简单而真挚的东西。

《论语·雍也》中最令我感受深刻的是孔子对于颜回所作的3次评价话语。可以说,孔子弟子凡三千,有名者七十有二,但孔子首推颜回,从这三句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窥看一二。

第一句是: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从这一句,我们就能看出颜回的好学不倦,孔子的弟子三千,一定不乏勤奋好学者,孔子却说颜回死后再也没有好学者了,可见颜回品德是勤奋好学,而且在失败时不会迁怒于人,只会从自己身上找差距,而不是为自己的过错和失败找出无数的借口和退路,并且他在求学的过程中不犯重复的错误,这样才是真正的求学态度,只有不迁怒,不贰过,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成就大事业。

第二句是: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样看来,颜回不但勤奋好学,而且不为生活艰苦所困,是一个大贤者。他即使居住在简陋的地方,食物仅可以勉强果腹,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人是无法承受的,但颜回却自得其乐,悠哉游哉,真正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不以物质的贫乏为意。人不堪其忧,所有人都会被此困扰,为自己所处的情况所抱怨的时候,而颜回从来不改变他那种乐观的态度,所以孔子才会说贤者回也,又感叹一声这才是真正的贤德。因为这是在什么样的物质环境下都不改变心境的那种坦然和安宁。在现今时代,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尽管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了,但是又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如同颜回一般的安贫乐道呢?

第三句是: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仁爱是儒学的核心精神,而这句话正是孔子对于颜回的仁爱给予的高度肯定,这句话的意思是“颜回这个人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保持这样”。即使在艰苦的日子里,他依然奉行着孔子的教导,并且“其心三月不违仁”。从此,我想到了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这“恒心”二字。换句话说,叫做“贵在坚持”。世上事几乎无不适应这一规律。而仁心的修养也不例外。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不难的是“日月至焉”,难的是“三月不违仁”。我由此想到了近段时间的中国如同卷入了灾难的漩涡之中,先是干旱,接着又是玉树的地震,不幸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www.wolizhi.com)牵动着人们的心弦。大家开始呼吁捐款捐赠物资,但是与此同时,我又想到了,每当灾难到来的时候,人们都会十分重视公益事业,但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会有那么一刻想起公益事业,想起身处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呢?我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特蕾莎修女,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于公益慈善事业,我想说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只是在灾难发生之际,我们才开始关心弱势的人们,在平常的日子里,也需要我们有所尽力,我曾听过一个很生动的比喻,爱心就像用柴草点火一样,只要有火,柴草就容易被点燃。而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只要有“仁”的引导,就容易被感动。要保持柴火不断地燃烧下去,那就得不断添加柴草。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要么缺柴草,要么懒得添加,所以很少有能使火焰长久不熄的。只有像颜回那样的人,才能够做到一直不断地添草加柴,使火焰熊熊燃烧。

读《论语》,就如同是与圣人在对话。其实圣贤的价值就在于千古之前,他们那些有价值的人生经验可以穿越千年的沧桑,走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我们仍然在他的言论中受益而已。

江姐的英雄事迹读后感 黄继光英雄事迹读后感 繁星春水赏析及读后感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