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讲台上下的启蒙读后感

分类: 读后感  时间: 2021-11-11 11:05:00 
点击全文阅读

讲台上下的启蒙读后感(一)

讲台上下的启蒙读后感

这个假期,学校推荐了很多好书,我随机选择了这本由朱煜撰写的《讲台上下的启蒙》。

本书分为四辑:“放在心上”、“墙外白杨瑟瑟摇”、“当下,我们怎样做教师”以及“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书中所述既有作者从事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又有对小学教育的看法,还有读书笔记和关于亲友的杂记,体裁上有随笔、对谈、日记、书信、散文等。

初看此书,好像对于我这样的幼儿教师来说,并无多大的实际指导作用,但是“教育是相通的”,朱老师教育小学生的方式方法,幼儿园又何尝不适用呢?抱着完全接纳的态度,我认真阅读起来。

书中第一辑“放在心上”写到:如果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到心上,教育将成为一个无比动人的过程,教师将从中感受到愉悦和幸福,教师的职业生涯亦将与其生命历程融为一体,并绽放出璀璨的光彩。这让我无比震撼。书中聊到学生因为一个很小的事,关于方言的问题请教语文老师,当时语文老师不清楚,老师说,等他查到资料后再告诉学生。事后,老师把查到的资料告诉给学生,就因为这件事,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家长说,老师是把孩子真正放在心上了。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照顾的孩子更是比小学生懂得少了,很多常识常规都需要我们不断提醒和教育,我们更是要把孩子放在心上,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有其他更多生活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幼儿教师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

讲台上下的启蒙读后感(二)

闲暇时间读了《讲台上下的启蒙》这本书,读完之后对我有很大的启示,我觉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随着艺术课改革的深入要上好一节课,不管是歌曲课还是欣赏课,我们在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自己逐渐对这一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样我们的音乐课也有相同的道理,老师上课的质量差了,学生听得烦了,也就不会参与其中了。以至于造成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去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音乐课,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怎样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首先,我们得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我们都知道,“高楼要有地基作准备”而教学也是如此,要上好一节课,也得有很好的“地基”才行,音乐课的“地基”就是“备好课”。谈到备课,有人说它不重要,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是上课思路的演习。一节课要备的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行。只有这样,上课才具备了它前提的条件。一节课有了好的构思,剩下的就是如何实践,怎样上好课的问题了。其次,老师要统观全局,用自己的“魅力”去调动学生来展现自我。

老师魅力的要培养。“如果说音乐课是一艘船,那么老师可以说是这艘船的舵手”。得时刻掌握,船航行的平衡及方向。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自己,在学生心目中良好的形象,掌握好教学中的“度”。把学生引导好,做到处理问题恰如其分才行。

音乐老师不是专门从事某项专业的专业人员,得有综合的业务素质才行。因此,老师得不断的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才不至于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老土”。才会慢慢培养自身的魅力!对老师的要求达到了,那么,学生该如何调动呢?

我们可以把音乐课看作学生彰显自我的舞台。音乐课,有的课题浅显易懂学生也乐于学。歌曲的故事性比较强的,运用上电教手段,我们就能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可以通过电教手段解决节奏的难点;可以通过拍手等简单肢体练习,培养学生的乐感;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分组练习,通过歌曲、表演及打击乐配乐来再现作品。一些比较深奥的欣赏内容,我们要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行。

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就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拍手练习来调动学生,还可以加入小合唱分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种艺术的融合不正好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吗?有了上面多彩的练习,学生兴趣还怕不浓吗?课堂还怕不生动吗?

我们要把课外活动搞好,以便为课堂培养更为深层次的人才!有人说课外活动与音乐课是两码事。我认为不然。因为课堂要想深一个层次,就必须得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相同的是,课外活动正好是音乐课的延续,如果课外活动搞好了,就可以为音乐课堂培养专业型的人才,更好的促进教学。比如“童声合唱”的训练,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可以为课堂培养唱歌的人才。再比如“鼓乐队”训练,可以为课堂培养打击乐的人才。并且这两种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有了这些人才,最主要的是能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其他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有了这些人才,课堂上才不至于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其实,大多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并且,他们永远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随着音乐课教学改革的深入,音乐课要成为师生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而且这个舞台永远是充满诱惑力的,永远是学生彰显个性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学生才会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才会动起来,音乐课才会充满生机!

讲台上下的启蒙读后感(三)

看了朱煜着的《讲台上下的启蒙》。刚开始拿到此书觉得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书中所述的是一些小学教育的问题,这种书对我没有什么作用吧。那天,随手翻了几页,我就被书中那一个个鲜明的案例给吸引了。

其中第一辑“放在心上”所写“如果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到心上,教育将成为一个无比动人的过程,教师将从中感受到愉悦和幸福,教师的职业生涯亦将与其生命历程融为一体,并绽放出璀璨的光彩。”这句话让我无比震撼。书中有这样一个小事情:有一位学生关于方言的问题请教语文老师,当时语文老师不清楚,老师说,等他查到资料后再告诉学生。事后,老师把查到的资料告诉给学生,就因为这件事,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家长说,老师是把孩子真正放在心上了。

看到书中的案例,我心里感觉无比的愧疚的。工作十几年,但是到现在我都还不能完全做到,把孩子放在心上。更不能做到把所教的每个孩子都放在心上。比如:有时候出去散步时,小朋友由于好奇心很强,小眼睛很亮,他们经常会找到一些小虫子,跑过来问我:“老师,这是什么虫子,它爱吃什么?”看到树上长满了漂亮的花儿,小朋友又会问:“李老师,这是什么花啊?可是由于知识的缺少,我一时也无言以对。只好告诉他:老师也不知道,等老师回家去网上查一下明天再来告诉你们,说完,小朋友很期待着。说句实话,我的知识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了他们,我会说,等我查到了资料,我告诉他们。然而,我却事后都没有查相关的知识,给自己找个借口,说自己的工作都忙不过来。有时候,就是查了也忘记告诉他们了。现在想想,也许我是没有把孩子的问题放在心上吧!教书育人不是那么简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应该把孩子的问题放在心上,这样我也能学到不少知识,和孩子一起共成长。

书中还聊到一位学生成绩不好,家长很着急。于是老师观察后发现后其行为习惯不佳,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做事容易分心。于是老师先开始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一开始对他起了一定作用,但时间一长效果就不好了,于是老师就采用批评的方法,可是多次的批评促使孩子出现了逆反心理。孩子越来越对自己没自信了。看到这里,对照自己。在我们的教育中其实这样的案例也是会出现,由于个别小孩子调皮捣蛋、自控力差,往往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教师在鼓励和表扬下还是一点长进也没有,老师可能也会进行批评。我想,作为一名有智慧的老师,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尽量以表扬鼓励为主,哪怕要批评我们要讲究艺术,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100个孩子应当有100种不同的表扬和批评的方法。上面这个案例中,老师好像把孩子放在了心上,但为什么还是出现了问题呢?我也在反思,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没有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家长把孩子放在心上,是因为亲情;教师吧孩子放在心上,则必须要有专业知识做支撑。因此,教师学会把学生放在心上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提升的过程。

其实我们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幼儿园老师都一样,只有真正把孩子放在心中,爱孩子,那么孩子才会爱你,喜欢你,从而愿意和你一起学习。有句话说得好:“爱是一种教育,一门学问。”要想破茧这门学问,只有我们不断地更新知识,深入得摸索孩子的心里发展,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孩子,那么这门学问就会越学越精。

此书除了第一辑“放在心上”;还有第二辑“教书与读书”;第三辑“当下,我们怎样做教师”;第四辑“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虽然书中基本上所述的都是关于小学的问题,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位幼儿教师来说,每一辑中也都带给我不一样的震撼与深深地反思。

“教书与读书”中说到---怎样做老师,是个大题目,也是个小题目。要找出答案,得先读书,最好读得广泛些,要紧的书则要读得深入一点。书中,朱老师还常常提到自己读书的事儿,连他的好友贾志敏老师也称他为“一介书生”。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一本书,不能马上充饥你的胃,却能在你遥走十里路后回头闻到它的香。好教师会用阅读充实自己,使学生和他在一起就会感到愉悦,并产生求知和对话的欲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将他人的经验和智慧,邀请到自己的经验之中,产生新的联接的过程。

的确如此,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在选择书籍阅读时,我首先会去关注一些有关幼教方面的书籍,此类书能给我带来许多先进理念,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优化措施及进一步了解幼儿个性。在阅读时我会进行摘录、细细品味他们的观点和理念,然后针对自己工作进行借鉴与反思、整改。(www.wolizhi.com)但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我也会阅读一些其它关于生活、时尚、名着方面的书籍,以提升自己个人修养。

此书共四辑不仅有解决我们思想困惑的,更有指导我们如何面对当前教学改革的方法对策。还有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一些介绍的经典书目和文章,我想,在以后,我会去阅读一些朱老师极力推荐的书《绿窗下的旧风景》、《獾的礼物》、《夏洛的网》等,有机会一定要找来读一读。

书中一段段教育旅程中穿插的各种插曲,我就像坐在火车上看风景的人,列车前行,缓缓开动,细数风景,感动尽在不言中。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教师的日子不是一天一天过的,而是一周一周、一学期一学期过的。送走了一届届的孩子,可以回想起什么?自己是否有了成长?这些从何得到印证,学着朱老师做些笔记、做些反思……始终喜欢看到书中每篇文章后面那一个个日期,这是岁月的积累,或许这样才能对得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难忘的启蒙读后感 月光启蒙读后感 声律启蒙读后感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