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励志网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

分类: 读后感  时间: 2021-11-11 11:13:51 
点击全文阅读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一)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作家迷上了中国西南方的一片土地,在那儿待了很长时间,他因为某些原因回了趟远隔重洋的故国。过些时日,他怀念起中国那片土地,然而,重新抵达中国后,费尽精力,他却找不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那一片土地,像谜一样消失了!从此,他对那儿念念不忘,并把思念汇聚成一本书——《消失的地平线》。

在作者希尔顿的笔下,香格里拉的故事宛如真实存在一样,正是这个原因,书的封底才够格地印上这几个字——这本书造就了西方乃至世界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叙事视角的独特是本书成功的原因之一,但关键的原因是,世人几乎都相信有这么一个地方,仍然安安静静地存在于我们难以到达的僻静之处,像原始的梦幻一样缠绕在被现代文明压迫者的心底。在这个未被现代文明糟蹋的天堂里,一切的一切都是谜。希尔顿说,这里还是一个希望:当风暴来临,每一朵文明之花都遭受蹂躏,人类的一切都被摧毁,史无前例的“大黑暗”带来之时,香格里拉将拯救一切文明。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个西方人被迫地意外进入了神秘的中国藏区,这个在任何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小山谷,比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还要飘忽世外。在这里,“地平线会像帘幕一样升起,时间一直延伸而空间不断缩小”。时间足够静止,空间足够凝固,这里只有智慧在不断地扩展。修行的喇嘛,山谷里耕种的居民,他们过着的岁月是静谧得消弭了年龄的。四个外来者,外与内的冲突,闭塞山谷与外界的矛盾,在这里,一切交融都看不见地展开着,每个人似乎都是入世的,但当他们都消失时,却没有丝毫出世的迹象。

那一片地方,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找不到的地方,香格里拉,有人传言在中国的云南,有人说在西藏,甚至由此激起了两地的命名之争,但是,在哪里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它藏着的,是一个梦,原始而脆弱的美丽。它的扑朔迷离成就了许多神秘的故事,它的无可寻觅才使它不被现代同化,成为人们心中至圣至纯之地。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可以让自己灵魂安宁的地方,香格里拉就是我最想要的宁静归宿。或许,它在人们传诵的云南,又或许,它在西藏,在那些被开发出来的地方,节假日里,无数游人蜂拥而至,把现代化的快捷付诸实际。人们摘下了那里神秘的面纱,却使纯净的天越来越少,雪线往上升高,淳朴的藏人们学会了经商。这样的经济腾飞,是以人们心中最后一片圣地的消失为代价的。还是为文明的子孙保留一点原始的美吧!

《消失的地平线》在世上出现后,很多人开始了寻找香格里拉的旅途,都只能像武陵人一样无功而返。香格里拉就是那一道地平线吧,即使可以望见,也终是不可企及的。而且,也只有让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才有可能一直保持圣洁,一直蒙上神秘的面纱。其实,人的心灵何尝不是这样?某些人遥不可即的情感,最能勾起我们的遐思,让我们很想靠近。

我也寻觅了很久,在这喧闹的尘世,究竟什么才是我想要的。《消失的地平线》给我以梦的享受,也给我以梦的希望。原来,最想要的归属是一片宁静,神秘的喇嘛,几千年只是待在那一角宫殿,看着世界,透着神秘而诱人的智慧。归隐是现代最不可思议的事情,逃到哪里都会有人类的踪迹。不过,肉体的逃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逃脱。即使是藏在深山老林里,心中总念着有朝一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或是家财万贯,那这虚伪的归隐岂非烦闷?心灵的宁静才是人应该追求的,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拥有更多的幸福。这不是浅浅的家庭幸福或友谊的温馨,而是人性蒙昧的极乐!

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我们的一切只是浩瀚星空中的瞬息。像香格里拉一样,像梦一般无迹可寻,辉煌也好,岑寂也罢,生活其中的修行者不会在意,那些喇嘛,是其中的真正隐者。参透生死,便没有什么放不开的了。于是,找到香格里拉和没有找到又有什么分别,你的香格里拉已经在你心中了。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二)

《消失的地平线》是由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于1933年发表的一部离奇的、带有神秘主义和谜一般的“幻灭”色彩的作品。

书里描绘的是一段很不寻常但似乎又不太完整的“历险”故事。在巴斯库这个虚构之地,四个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的西方人,即主人公英国外交官康维和他的助手--年轻气盛的马林逊,女传教士布琳罗小姐以及一个潜逃中的美国经济诈骗犯巴纳德,为逃避印度革命风暴,他们不约而同地乘上了一架用来撤离的小型飞机,准备经巴基斯坦回国,然而,飞机却出人意料地被劫持到西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带的一个神秘之地--一个深藏在崇山峻岭中的“世外桃源”。这个被作者称为“香格里拉”的神奇美丽的地方处在一条长长的被称为“蓝月亮”的山谷中,山谷被巧妙地用小小的草地和精巧的花园点缀着,谷中有一条小溪,溪边是一排涂过油漆的茶馆和玩具似的房屋,还有山谷两边连绵不绝的低矮山峰,及视野前方的纯洁无比的雪山,有人说“住在雪上下面的人,也会是纯洁善良的”,于是,这儿住着无比善良可爱的人。在这里,故事中的主人公开始了他们的旅程,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书的名称要被称为“消失的地平线”,但是看到最后,故事中的人物“逃离”了这块梦幻之地时,我想我大概明白了,其实,消失的何止是地平线,还有人们的精神家园啊!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片梦一般的园林,只是,大多人的园林大门已经被尘埃惹上了一层层,生活太忙,奔波劳累,看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听惯了那嘈杂的人声、车声,习惯了住在一个被钢筋水泥所包裹的铁匣子,我们,渐渐忘记了生命最初的地平线,我们的灵魂深处被一种命名为权利、财富的东西填充完整,我们,渐渐迷失了最初的目标,我们在薄雾遮蔽的道路上,不停地徘徊却不得前进。我们总感觉自己的速度太慢,拼了命的加快前行的脚步,却不知失去了方向的我们,是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原定的目标的,有时候,我们确实该休息下,打开那扇惹上了太多尘埃的大门,去往那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当心灵在喧嚣的尘世中独享着一片宁静时,你会发现,很多被遗忘的东西居然又奇迹般地回来了……

我不管香格里拉是否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也不管它是否会消失,我只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独一无二的“香格里拉”……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三)

地平线,再词典上的意思是: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接的线。消失是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不复存在。那所谓的题目,是不是指世界末日哩?嘴角勾勒出不屑的冷笑,也许自己从心底里还没有真正接纳这本书吧,可这种想法,却在自己对这本书的深入中慢慢的结束,另一种想法真悄然的盘上我的心头。

可笑的是,末日换成了天堂——“香格里拉”。

小说描绘了一个隐藏在中国西南部的净土乐园--充满祥和、宁静、永恒和神秘色彩的藏族生息之地。小说中,作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王国。在那里,三条河流交汇在一起,群山高耸入云,山顶白雪皑皑,脚下深草成茵,覆盖大地。作者把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大萧条、全球探险热等融入书中的人物中。反映当时人们就是努力追求自己心中的香格里拉。这部小说惊险、刺激、离奇、富于戏剧性。更难得的是,阅读这部小说将是一次身体、心智和灵魂的体验。也许,康威的离开是可惜的,如果是我恐怕会一直住下去,直到永远……(www.wolizhi.com)

“香格里拉”这只是作者心中的净土的代名词,一片虚化的土地,没有人可以辨别他的真伪,了解事情的真相,可是这些就够了,就像文中说的“她的氛围越是平静,她的神秘感就越激荡人心,而且整个的感觉是惬意而令人欣快的。”是啊,如果真正的,完完全全的了解他,这片土地也许就不会这么美好,这么神圣,就像残缺的美,往往是最美的,因为她永远带着我们无法揭下的面纱。

现在可以说是个和平的年代,不过“它所蕴含的深刻而惊人的理念仍然可以抚慰了我们的心灵;我们也同样喜欢这里的人们普遍具有的深藏不露的情感世界和细腻婉转的思想表达方式。”在这忙碌的生活中,人们能安安静静的停下来喝一杯咖啡或品一杯茶,而不想其他的事竟变成了一种奢侈,人来来往往的穿梭着,为了生计而奔走,根本不会停下来静一静,而所谓的“香格里拉”竟渐渐的尘封在心底,毕竟那是多么的遥远和不切实际阿。

“没有人和人之间的斗心勾脚,没有名利与财富的互相攀比。”这大概就是“香格里拉”的含义吧!也许这本书获得了巨大的荣誉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勾起了人们尘封在记忆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吧。我合上书页,嘴角竟不由自主的上扬……这就是“香格里拉”的魅力啊!

街道的美学读后感 成长岁月读后感 超能电脑读后感

猜你喜欢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