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彤丹朱读后感
赤彤丹朱读后感(一)
《赤彤丹朱》是张抗抗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她的父母在近代中国的经历,该作品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她的母亲朱小玲,后半部分则把笔墨留给了父亲张恺之。
朱小玲原名朱慧仙,她出生于1923年的一个夏日清晨,由于家庭的贫困,朱小玲从一出生就被送到洛舍镇上的一户有钱人家,从此,朱小玲开始了她的命运生涯。朱小玲家庭的宽裕以及父母的宠爱,使得她有着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并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朱小玲善良纯真的内心深处始终装着一个美梦,她却不知道这个美梦今后会给她的生活带来什么,是阳光?还是风雨?
从书名来看,主人公一定会与红色有着难以纠缠的关系。朱小玲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思想的知识女性,她用自己善良的天性不断编织着自由、美好的梦,可惜,朱小玲不是一个空想主义者,她要用行动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当时的大背景之下,梦想与现实的碰撞注定让朱小玲坎坎坷坷,无可奈何。
在朱小玲的命运里,有三个人是极为重要的,第一个出现的便是裴嫣。与裴嫣在天目山的相识,开启了朱小玲新的人生,如果说朱小玲的善良和浪漫主义梦想是她内心深处的一粒种子,那么裴嫣就是使这粒种子破土发芽的甘露。在仙人跳下朱小玲接受了裴嫣对她共产主义思想的洗礼,善良的朱小玲以为找到了一把挽救与水深火热里的中国,实现梦想的钥匙。书中这样描述朱小玲这人生重大的转折:“‘仙人跳’是朱小玲生命史上至关重要的一跳。使她很快从先前漫无边际的想象中,迈向抗日救亡的烽火硝烟;使她从浪漫一脚跳向现实,从本真走向理性。”
其实,朱小玲一直未曾褪去她思想里的浪漫主义,或许正因为此,才支撑着她在今后的磨难中一步步走出来。在天目山,朱小玲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小玲这个名字也开始正式使用,从此朱小玲生命里最重要的色彩便是红色,在她眼里红色代表着希望、理想,还有信仰。
一段新的旅程开始了,然而并不顺利。朱小玲为了完成抗日的愿望参加了朝鲜义勇队,接着义勇队被迫解散,这个时候朱小玲生命里的第二个人,贾起出现了。朱小玲决定随贾起寻找新的抗日组织,途中,贾起对朱小玲的照顾无微不至,她不知道贾起热恋的人竟是自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她拒绝贾起的时候,对被深深伤害的贾起还没来得及解释道歉的时候,贾起与朱小玲同时被捕。在这段被捕的日子里,朱小玲经历了残酷的考验,她与贾起被关在一个监狱不同的牢房,善良的朱小玲带着深深的歉意关注着贾起的处境,他们虽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见,最后的结果是朱小玲被父母保释出来,贾起被处决。在后来,朱小玲才了解到贾起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可以揣测一下,贾起在被捕后是怎样的经受拷打并怎样的证明朱小玲的清白。这次被捕,是朱小玲第一次被关在黑屋里,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的痛楚,第一次明白了原来实现梦想是用血作代价。贾起的死使得朱小玲进入了低迷期,她的天空从此灰蒙蒙的,我们希望她生命里的第三人快些出现吧。
一段时间之后,朱小玲生命里的第三个人终于出现了,这个人将是陪伴她一生的人。张恺之的出现让朱小玲的天空重新焕发光彩,上天终于仁慈的给予朱小玲希望,还有爱情。朱小玲与张恺之相依为命,一起开始新的旅程,继续奔走在挽救中国的第一线。1950年,她们的大女儿出生了,夫妇俩人用抗日与抗美援朝中的两个抗字,给女儿起名叫张抗抗,这个名字凝聚着他们对祖国的一腔热情。未来总是难以预测,正当他们为中国的解放而欣喜的时候,历史一个转身便又把他们卷入漩涡之中。1951年的镇反运动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开始。在张抗抗九个月的时候,朱小玲再次被带入黑屋,讽刺的是,这次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朱小玲的信仰开始受到考验,她生命里一直热爱的红色越发让人恐惧。最近读到一句话放在这里感觉很合适,“所谓魔鬼,就是上帝转过身去戴上面具,与人睡在一起,并且钻进人的灵魂里”。接着经历过1959年反右倾之后,1966年,“破四旧”又开始了,朱小玲再次失去自由,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展开了。这些坎坷和磨难让朱小玲心目中的红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颇具戏剧性,原来红色是血的颜色。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朱小玲被关押时的片段:“一线微弱的阳光,带着一股报纸和浆糊的气息,从那窄窄的缝隙里,突然涌进来,使她猛地觉得一种刺眼的疼痛。她扑在那亮光处,大口大口拼命地呼吸着外面其实并不新鲜的空气,心里一阵狂喜。”读到此处谁都会内心汹涌,无奈之下只能感概。
朱小玲不过是那段历史洪流中飘摇的一份子,当理想与现实反差,当红色的意义不在单纯,朱小玲的人生注定是带着血泪的!天神们累了,停止争斗,于是人间便出现了和平,唯有希翼,天神们早点休息。
赤彤丹朱读后感(二)
读了张抗抗的《赤彤丹朱》,这是一本关于她父亲母亲的人生故事。起先我还不明白这个书名的意思,以为又是张抗抗写的一本关于都市情感类的小说。张抗抗是这个当代几个为数不多令我推崇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文字风格通俗易懂,文风清丽。能让读者很轻松就走入了她的故事世界里面。这本书是以书中她的母亲朱小玲的出生而开篇的,娓娓道来了朱小玲和丈夫张恺之将近一生的故事。朱小玲和张恺之一心追求革命真理,一个是江南富庶之地的千金小姐,一个是广州来上海讨生活的无产阶级。两个人为了同样的理想参加了革命,并排除万难的活着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这原本应该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素不料正是灾难的刚刚开始。
身份的怀疑,政治立场的考验,以及内心对于信仰的坚持与否,都成为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整风运动,三反五反,肃清运动,以及后来渐渐扑面而来的文化大革命,都让这一对革命的伴侣措手不及。
在不停的被怀疑,被隔离,和被打倒期间,他们由最初的愤愤不平,慢慢到了随波逐流,再后面就是得过且过,最后便是忍辱偷生。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当初一腔热血去拥护和坚持的党组织,为什么会对他们持这样怀疑的态度?朱小玲是个乐观主义者,面对这一切倒还能苦中作乐,张恺之呢?是个文化人,文人的敏感多疑,清高孤傲让他迷茫而痛苦。可是,人微言轻的他在这个社会的大炼炉里面根本如蝼蚁一般渺小,他一开始不停的呐喊和申诉,但随着时局的动荡不安,他越来越力不从心,尤其是看到他身边一同战斗过的朋友们也一个一个倒在了他们所信仰的理想面前,他疑惑了,他退缩了。
这样的考验并没有减退,反而愈演愈烈的影响到了他们的下一代。人性总还是伟大的,尤其是在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刻,他们为了维持一个家庭的完整,而不得不像一只蜗牛一样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多么艰难的岁月里,他们只能保持沉默,就像一头只懂得干活的老黄牛,默默把自己绑缚在命运的耕梨上如履薄冰的前行。
然而,曙光还是会出现的,历经了那么多的苦难,目睹了那么多不公平的灭亡,当他们已经懂得无所求的时候,曙光终于照耀到了他们的身上。
张恺之被平反以后并没有去安心享受这份晚来的宁静祥和,而是重新奔走在申诉的道路上,他要为那些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们,为那些被他带上革命道路的伙伴们,讨回他们应用的公道。他又拿出了文人那种锲而不舍的劲头,居然都一一收获了希望。
至此,我才明白张抗抗这本书名的含义。《赤彤丹朱》,四个字都是“红色”的意思,可是含义不尽相同。在朱小玲和张恺之的眼里,都是红色,除了用法不一样,没有其他区别。可是,这四个字其实是不一样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理解的方法,由不得你自己。(www.wolizhi.com)
其实人生也何尝不是这样,没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公正可言,否则,又哪儿来运气一说呢?生活总是这样,无论你怀有多么美好的梦想,真正一路走来,完全都不是这么一回事。苦难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所大学,让你更加励志向上。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呢?却是过不去的一道坎,要么灭亡,要么死亡。
还是俗话说的好,庸人自扰,杞人忧天,真的有那么些坎坷,也应该各自珍重,泰然处之才是啊!
黄继光故事读后感 七磅读后感 王牌店长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