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工船读后感
蟹工船读后感(一)
有些寒冷是暂时的,有些寒冷却是永久的。看完此书,我深深的被那些蟹工们遭受的极端不公所震撼。他们为生计所迫而无奈的选择了犹如地狱般的工作。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即使病的奄奄一息,也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出工。在那丧尽天良的监工面前,生命贱若臭虫,用他自己的话说,“死五六个人倒是小事,要是船丢了,那损失就大了”。最后忍无可忍的他们自发的团结起来,为自己的生命,为自己做人的尊严而战。第一次失败后,他们又计划着下一次罢工。也许在生命和为人的尊严面前,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在很多地方都会存在。就算而今我们国家正在急速发展,也不能消除贫富差距,甚至还有扩大的现象。这是无可避免的,只是希望每个人都应平等的看待生命。毕竟,每个人的生命都仅有一次……
蟹工船读后感(二)
我很少看小说, 这次是被出版商的一句"80年前日本无产阶级的经典之作。 再度火爆日本,风靡西方,震撼世界"引诱上钩了。 不过读完还是有点得益。
我是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的, 也没有了解过以前对于阶级的讨论是怎么样的, 不过似乎现在是没有什么人还会提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了。 陈丹青说城市里的工人正在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农民工。 我认为, 他说的是狭义的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 广义的城市里的工人其实还是普遍存在的。 那些用自己的体力脑力拼命工作的受雇佣者, 辛勤汗水却换不来等价的回报的人还是很多的。 只是现在大家吃得饱了穿得好了, 也就口上埋怨一下罢了。
在《蟹工船》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工人。 他们似乎比普通工人地位要高, 譬如监工和船长, 但实际上他们跟普通工人的实质相同, 都不过是受雇佣者。 这些人其实最为悲哀, 在对待比自己等级低的工人狐假虎威(如监工), 或是懦弱伪善(如船长); 在面对自己的雇主时又要卑躬屈膝, 逢迎讨好。 在雇主和受雇佣者发生矛盾时往往是两边不是人, 没有立场, 没办法有立场。
其实不喜欢该小说的一些环境描写拖沓累赘, 虽然明明知道作者是想先建立一个场景, 然后再叙述里面的故事。 我还是喜欢余华<活着>里面的那种写法, 看得真不累。
最后, 这本书说的故事很简单, 就是一些工人因受不了资本家的剥削而罢工。 几乎没有悬念, 有些地方甚至有头无尾让人摸不着头脑。
蟹工船读后感(三)
“嗨,要下地狱喽!”这是《蟹工船》上季节性的农民工和学生工的第一句呼喊。
全球金融风暴震撼着世界各个国家上上下下的人们,权贵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又一次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一方面是世界各个国家在拯救自己的世界的经济,一方面是工薪阶层忍受着降薪、失业的痛苦。这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在好几个外国复活了马克思的着作,使它再次畅销。在日本复活了《蟹工船》。到去年一月,累计销售量已经突破了五十万大关,网上点击率超四十万次,新创作的《蟹工船》漫画本,也销售量达到四十万册。购买和阅读《蟹工船》的,是曾经的富裕的中产阶级,由全球金融风暴打翻在地的“新穷人”、“贫困劳动者”。他们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几十年前的《蟹工船》上的捕蟹工的穷困、苦难、无奈,颇为相似,在他们心里产生了共鸣,发出了回响。
《蟹工船》是日本小林多喜二(1903——1932)的代表作,1929年5月和6月连载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杂志《战旗》,立即引起日本文坛的广泛重视。着名文艺评论家藏原惟人赞誉它“是无产阶级文艺划时代的作品”。《蟹工船》高度纪实化的描写,真实地呈现了在蟹工船上从事海上捕蟹加工蟹的工人的惨苦生活:狭窄的劳作空间,恶劣的劳作条件,繁重的超时劳作,粗劣的饮食,拥挤而又恶臭的“粪坑”宿舍,暴力监工的残酷,暴力抗争的无奈,不幸累死,病死,就被抛尸大海,更加悲惨的是,这一切非人的环境,扭曲着人性,由返祖的动物性本能令道德沦丧。读《蟹工船》,令人深切感受到:人,有时是这样地生存在非人间。这使我想起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这里生存的,活动的,忍苦的,反抗的是现实社会有血有肉的工人。而不是所谓无产阶级文学家在书斋里想像出来的纸面上的典型人物。
《蟹工船》曾经迅速得到中国的回响。一九三○年初,夏衍撰写《关于〈蟹工船〉》和《一九二九年日本文坛》,高度评价《蟹工船》是“一桩划时代的事件”;“是一部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杰作”。四月推出了潘念之担纲翻译的中文译本,小林多喜二专门写了中文版序言。小林多喜二和他的《蟹工船》在我国产生过长久的影响。1955年出版了楼适夷的中译本。1973年又出版了叶渭渠的中译本。1962年出版了连环画本《蟹工船》。1953年译制了电影《蟹工船》。
《蟹工船》和鲁迅文学精神是相通的。他们笔下的工农,是活生生的人,惨淡人生中的人。1933年小林多喜二被捕,当晚即被酷刑致死。鲁迅用日文写了《闻小林同志之死》,发出了沉痛的哀悼和呐喊——2021年《鲁迅全集》的中译文如下,译者未署名,这里谨致诚挚的谢忱:
日本和中国的大众,本来就是兄弟。资产阶级欺骗大众,用他们的血划了界限,还继续在划着。
但是无产阶级和他们的先驱们正用血把它洗去。
小林同志之死,就是一个实证。
我们是知道的,我们不会忘记。
我们坚定地沿着小林同志的血路携手前进。
此后,1935年,鲁迅关注小林多喜二全集的出版,陆续购买了全三卷,并购买了小林多喜二的书简集和日记。
《蟹工船》近一两年再度在日本走红。也引起我国有志者的共鸣,今年出版了两个版本的《蟹工船》。不幸的是一个居然是“洁本”,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在新的世纪,这本享誉世界的小说居然依旧享受着“洁本”《金瓶梅》的待遇。或人用“不洁”的思想和手段制造的“洁本”,其实乃是地道的“不洁”。理想的人性要求的是“爱”与“诚信”;而不是隐瞒现实社会的不幸以欺骗读者。幸而,正是二十年前推出“洁本”《金瓶梅》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却出版了毫无删节的原本。阿弥陀佛,觉醒的知识者在坚忍不拔地前行。
中国的读者在哪里呢?我们的印数不到三万册。在一亿两千七百多万人口的日本,号称拥有“一亿中产阶级”,他们的读者是数以百万计,这些富裕的“中产阶级”的读后感是:“《蟹工船》里的人物好像我的兄弟一样就在我的身边。”“我们生活在《蟹工船》的时代,我们就在《蟹工船》上。”是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然而,富裕就是社会主义吗?日本的读者,不是切实地在警醒着我们吗?报载,去年因金融风暴,我们“返乡”的农民工即高达两千多万;我们的“白领”不是有“房奴”、“卡奴”的呻吟吗?可是他们不能读,没时间读,不想读《蟹工船》。《蟹工船》是不会在我们这里畅销的。我们的大多数“精英们”在分享“制度性腐败”,更有在“制度性腐败”之外的巧取豪夺。读书,读什么书,也是人心的反映。(www.wolizhi.com)
然而,《蟹工船》毕竟又一次引进我们中国了;而且有两种;又而且有一种全译本。它昭示着:觉醒的知识者在,就在这里。这是很重要的。鲁迅认为:“由历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但这些智识者,却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他也用权,却不是骗人,他利导,却并非迎合。他不看轻自己,以为是大家的戏子,也不看轻别人,当作自己的喽罗。他只是大众中的一个人,我想,这才可以做大众的事业。”(《门外文谈》)这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实吧!
我不是坏女生读后感 草帽计读后感 白雪乌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