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一)
李开复的新书将在今年6月27日首发。这是他的第六本书,书名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的是他与淋巴癌作斗争的17个月里的故事。
李开复今年54岁,祖籍四川华阳(成都下辖),据李开复的姐姐李开敏在《我的父亲李天民》一文中说,他们的先祖自创刘门教,门生无数,是个书香门第。李开复出生于台湾,有两个女儿。
家里七兄妹,他最小,是父母老来得子,他和他父亲年龄上差了半个世纪。在父亲生病的时候,他总是抢在姐姐们前面,在病榻前给父亲喂食。
李开复在台湾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在美国,念过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擅长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他曾在苹果、微软和Google等担任要职,其中在苹果工作了6年,微软7年,谷歌4年。在微软和谷歌,他都是负责中国区的业务。2021年他从谷歌中国负责人任上离职创办创新工场。
他曾经有很多标签,最显眼的是青年导师和网络大V。但经历过17个月的“向死而生”后,李开复完成了一次身体和精神的升级。
在这场扑克大赛之前,兄弟会聚在一起做了一次封闭培训,主讲人是李开复。他讲的主题是“幂定律”:创业成功者永远是凤毛麟角,大的成功者的成就,比所有小成功者的成就还要大。
而在过去,李开复更喜欢的是跟创业者大谈“世界因我不同”。
“我觉得自己只有100天可活了”
李开复的病来得很突然。
2021年暑假的一天,李开复在台湾一家医院做例行身体检查,医生建议说,年纪大了,做个核磁共振全面检查下身体很有必要。这是李开复第一次做核磁。
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王肇辉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大概是2021年8月的一天,他和李开复在河北承德参加一个会议。李开复突然出去接了个很长的电话,打完电话后把他和公司的其他高管叫到一起,说台湾的医生让他尽快回台北去复查一下身体。
起初,李开复不以为然,当晚还跟同事们一起打了德州扑克。第二天跟电影《乔布斯传》的乔布斯扮演者阿什顿·库彻一起接受了腾讯的采访。然后就飞回台北进行复查。
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当时检验技师拿着检查结果“哇”的一声瘫坐在椅子上,脸色发白,一言不发。李开复追问半天,医生让他看电脑屏幕,屏幕上一片漆黑,布满了二十多个亮点。
医生告诉他,这些亮点都是肿瘤,他可能得了淋巴癌,也可能是胃癌或者肠癌末期,造成癌细胞转移到了淋巴,当然也有可能只是李开复吃坏了东西,造成淋巴肿大。
当晚,李开复睡不着觉,想起了自己九十多岁高龄的老母。
几天后,王肇辉接到了李开复的电话。电话中李开复语气沉重,说自己可能得了淋巴癌,但他不太相信,不断想用数据和新的检测方法或者美国的案例来证明自己是小概率,直到后来医生从他肚子里取出活体肿瘤,做切片检查后确诊是淋巴癌。
从体检到确诊,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对李开复和家人都是一种煎熬。
大女儿非常伤心,李开复要不断去安慰她。小女儿当时正好在申请大学,本来成绩不好,听说爸爸可能得病,她拼命努力学习,最后反而成功申请到很好的大学。
“当时我真心觉得自己只有100天可活了。”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美国的时候,李开复就立了遗嘱,回台湾后,有律师朋友建议他按照台湾的法律重新立一下遗嘱。李开复一直没当回事。这次生病后,李开复赶紧按照台湾法律立了遗嘱,但内容没有变。
“台湾的法律要求遗嘱必须是手写的,而且不能有错别字,开复跟键盘打了几十年交道,这次要带病用笔写字,而且是繁体字,一写就是好多份。”王肇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李开复开始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家人身上。他跟妻子说,想再去一次两人认识的餐厅,去两人度蜜月的地方再旅行一次。他不停地回忆起跟小女儿一起在水城威尼斯的游船上,跟着船夫一起唱歌的场景。
最终医生给出的答案是:淋巴癌四期。“这在淋巴癌里属于中间严重程度。”李开复说。
医生一直安慰李开复,说他的病情没有那么严重。但李开复不相信,最后医生无奈之下给他发来一篇意大利论文。这篇论文提出,淋巴癌患者存活时间取决于是否进入骨髓、是否超过60岁、肿瘤是否超过6厘米、数量是否超过20颗等因素。看完后李开复松了口气,觉得自己至少可以再活五年。
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李开复一开始选择中医中药,但后来还是转向西式化疗。在化疗期间,李开复开始构思《向死而生》。由他口述,几个台湾的朋友帮着整理,最后成书。
“你问问自己的心,千万不要骗自己”
确诊之后,李开复决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股东、员工、被投公司和公众做沟通。当时创新工场投资了八十多家公司。当李开复在微博上发出“癌症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后,王肇辉的电话一直响到第二天午夜一点多。
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在李开复正式公布病情之前,他们在北京见了一面。李开复为这次见面做了很多准备,问了很多关于路由器的专业问题,并给了很多专业意见。后来王楚云去台湾看望李开复,在台北阳明山附近一个咖啡馆聊天,李开复告诉王楚云,他每天都在阳明山散步锻炼。还告诫王楚云,一定不要熬夜工作。
在这17个月里,每隔2个月王肇辉就会去台湾看一次李开复。他亲眼看到过李开复化疗时的痛苦。“在肚子上打了几个洞,管子从嘴里插到肚子里去,还被灌药,裤子上全是血。”王肇辉用血腥来形容自己看到的场景。
但为了给同事们吃定心丸,每周一公司例会,李开复都会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如约出现在公司的视频会议中。有次连线,李开复强作欢颜,开玩笑说自己头发储备很多,一两次化疗没问题,然后抓抓自己的头发。这一抓,好几个员工的眼泪就下来了。
在生病之前,李开复基本是零锻炼,想拉他去锻炼基本不可能。2021年5月份,王肇辉已经能在台北的大学校园里看到李开复散步了,他还被李开复拉去冒雨爬了两个多小时的阳明山。两人走到半山腰,在一个可以看到台北全市的地方坐下来休息。李开复感慨说,不知道自己的化疗会怎么样。尽管李开复用的化疗药比较好,头发掉的很少,但依然有些副作用,比如便秘。
生病期间,李开复开始反思自己,他把得癌归结为四个方面没有做好:睡眠、饮食、压力和运动。
其实李开复的身体早就报警了:长期睡不好、痛风、便秘,还得了带状疱疹。但李开复说自己狂心难歇,直到这次被查出淋巴癌。
现在他每天睡到自然醒。强迫自己一个星期只工作2到3天,一天至少睡7个半小时,中午最好睡午觉。
在生病之前,台湾的星云大师问他,开复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李开复说最大化影响力,世界因我不同。大师说,这样太危险,你问问自己的心,千万不要骗自己。
李开复在书中自省说,过去自己一场演讲不到一千人不去,每天微博粉丝不增加一万个,就觉得这天微博还没发够。很享受通过微博轻易发起万人实名抵制某一个热门电视节目的快感。有人给他发邮件问创业问题,他只回复那些有可能成功的。要见一个创业者,他会先看看对方的公司怎么样。决定是否接受一个记者的采访,他会先看看这家媒体的读者群够不够广泛。
宋晨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感觉李开复最大的变化是,愿意把他的资源和名誉,分享给所有的创业者,无论是否接受过创新工场的投资。
“过去开复比较忙,找他的人也很多,他对创业者比较挑剔,只愿意帮助那些成功几率大的创业者,但这次他说,谁需要他站台,吱一声就行。”宋晨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治疗期间,李开复看了一本叫做《安慰即效应》的书,说的是战争期间,医生没有麻醉剂,用盐水代替,对病人谎称是麻醉剂,很多不知情的病人真的就觉得疼痛消失了,甚至能忍受开刀。这让他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宗教信仰。
半个月后,李开复选择在西方情人节前一天(2月13日)回到北京。尽管医生警告过李开复,这个病五年内不能复发。但用王肇辉的话说,回到北京后的李开复就像一个行星回到了自己的轨道,又开始停不下来。回来一周就感冒了,自己买了一堆维生素C对付过去。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二)
最早知道李开复老师是在网络视频上看到他的演讲 “成长的十个启发”,当时最让我触动的是,成功的人在起步时,并看不到自己未来的路究竟会走向哪里,中间会有多少挫折。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这一两步阶梯,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听到自己内心的召唤,顺着自己的意愿走下去。回头再看,会发现当下以为不相连,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都是可以连成一条线的。那条线牵引着你,越走越高。我觉得这种感觉一直影响着李开复老师,包括在这本书里,也处处透露着,因为一路走来的总总,才会发生当下的这些。
当然他这本书中的一些感悟,可能给我的印象不是这么深。一来,我没有生病,无法深刻体会那种向死而生的感受;二来,我的生活并没有高处不甚寒,也没有那么深切地觉得应该需要多陪伴家人,因为我每天都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再来,我的生活状态一直崇尚着平衡,工作、家庭、个人之间的比例分配。另外,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和我的身体说话,感谢它们今天一天的辛劳“工作”与“付出”。直白地说,李开复老师书中的后半段我都知道,并了解。
因为我还没有提升到李开复老师这样的高度(成功与有名),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所以无法理解他从上走下来,回归平凡生活的感受。因为我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幸福而感恩。看了这本书之后,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读后感(三)
负能量爆棚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不公,越来越发达的网络,让我们看到了有钱人的日常,他们的生活是什么,他们的娱乐是什么,欲壑难填斥着大脑,你开始变得焦躁,嫉妒,愤懑……
金银细软,无尽玩乐,羡煞风景,姣好容颜,你看看自己,每天一复一日的工作,只为了也许只够买一双鞋的月工资,也许你在朋友圈同龄人里也许还算混的过去,白领的职位,一天下来忙来忙去,坐在电脑面前熬的一脸油光,看看自己还剩下什么,黑眼圈,呼之欲出的大痘,还有那些怎么折腾也掉不下去的赘肉。你开始厌倦你的工作,厌倦你的领导,厌倦周而复始的生活,你开始努力积极向上,希望通过努力换来相应的回报。偶尔心烦时候依然想逃离,你开始计划出行,希望能带来改变,可是每一次的匆匆旅行回来之后,剩下的却是囊中羞涩的不安,为什么我的生活是这个样子的?!
人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世界一定要并驾齐驱,当俩者脱离太遥远的时候,你会很痛苦,当你拥有眼前的物质基础时,你只能做到在这个范围内满足自我的精神需求,然而当精神世界远远高于物质基础的时候,你的“我执”将不被控制,如果佛语能很清楚的用语言来解释“我执”,就是人们执着于自己的缺点,自大,自卑,贪婪,自我…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前几日阅读了李开复的《向死而生》, “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才读一半了,不知道用什么形容我的心情,罹病一年多,让李开复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使他发现是苍天对他的警醒,不要被无止境的欲望所压迫,要懂得释放自己,慢节奏享受生活,开始感悟亲情,开始回忆恋爱时光,开始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不再那么急迫的效率化的工作,在病中的觉悟,让李开复清楚的认识到,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无尽的对自己的要求,无形中的压力,透支的身体,是他用健康换来的事业上的成功,调整了自我,放慢了心态,对死亡的畏惧,让他开始懂得感恩,懂得享受生活。
可是我真的很想说,这本书说的没错,因为它讲的是李开复,一个已经把自我价值最大化的人,一个不需要因为生计而奔波的人,一个不用天天挤公交车还房贷的人,一个不用考虑他孩子未来上哪个小学,一个不用请假就可以旅行的人,他的自我追求依然那么紧迫,导致毒素的激增,身体给了他警示,聪明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时候放手。抛开李开复这样的励志偶像尚且这么多烦恼,可见世界是公平的,因为你的眼光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面,他能拥有羡煞旁人的一切,他同样也能承受旁人不能承受之重。(www.wolizhi.com)
在那些我们不能操控的未知中,我们唯能做的只有不断的修善自我,平宁心境,把想做的能做的事情记下来,一点点一步步的靠近梦想,不要再狂言世界因你而不同了,归于平淡的心,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放下那些自大,自卑,贪婪,自我……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 《女王乔安》读后感 《万达哲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