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管理的读后感
关于管理的读后感(一)
一种理论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是否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与人生智慧,更取决于理论的创始者自身的实践,取决于他在实践中是否成功。假若,韦尔奇只是提出了那53条管理秘诀,只是一般性地给大众从理论上讲讲课,而他本人没有在带领通用电器公司中取得令人信服的成就,那么我相信他的这些所谓秘诀,也决不会震动世界。我认为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
当然,也正是因为他有那样正确的理论或理念,所以才会取得成功。然而,这并不表明任何一个通晓理论的人,就一定能够在实际中取胜。当年在苏联留学,熟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着作的王明,就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因为他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掌握那个活的灵魂。
黑格尔说得好——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换言之,理论是死的,而生活是复杂多变的,是丰富多采、多种多样的,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包括韦尔奇在内的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更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本部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而更为重要的是还是做好人的工作,因为只有用好人,才能使企业真正强大起来。这是我读《杰克·韦尔奇的53个管理秘诀》一书后,一个总体的、基本的、概括感受。我的第二点感受是,韦尔奇先生的这53条管理秘诀,严格说来谈不上是什么秘诀。试问在坐各位:关于诚信诚实、关于领导人适当放权、关于企业文化建设、关于重视质量、关于对员工的培训、关于鼓励公平与内部合理竞争等等等等,在接触韦尔奇理念之前,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其实,许多东西我们早就有过,或类似有过。韦尔奇在第二条秘诀中说:管得越少,成效越好。咱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说——我无为而民自治。西汉初年,刘邦及他的后代们正是采用这样“无为而治”的理念,去治理因秦末农民大起义而使社会混乱不堪的国家,很快走向繁荣稳定之局面,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兴盛的景象,即“文景之治”。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无为而治”,那也不是全部不管,该管还是要管的,只不过是不刻意地施行一些人为的东西吧了,更进一步放手给人民自己去创造创新。那“无为”,是有条件的、有程度的、讲策略的。韦尔奇在第六条秘诀中提出:在用人方面,完全打破等级、门户、辈分之见。这更不新鲜。中国古代许多着名人物都有这样的观点,如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就与韦尔奇是完全同样的理念。曹操正是由于重视人才,又打破等级门户与辈分选人用人,所以才能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东汉末年诸多军阀中最大的一支,并最终统一了北方;而清代大诗人龚自珍那句名诗“我劝天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家不都是耳熟能详吗?“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那就是打破门户、等级与辈分之见嘛!再比如,我所熟悉的一家公司,早就提出了“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宗旨;“以人为本、协调高效‘的管理理念;恪守”真诚优质、满意超值、信誉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我个人认为,这些理念与精神,在某种意义上说,与韦尔奇先生的一些理念或秘诀有相通之处。我这样说,并不表明我们就高于人家,更不表明我们不需要去 认真学习人家的理念。我只是想说明一点:人类自身在向着高层次发展的征途中,许多先进的东西,特别是一些想法,往往可能、也可以是不谋而合的,只是我们可能没有如同韦尔奇那样,更善于将理念与实际完美地结合起来。
现在我想就——制度、管理、用人三个方面,具体谈点我学习韦尔奇理念之后的感想。制度的建设,我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大事。过去我们国家许多问题的出现,许多事情办不好,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好的制度,只是凭靠个人的意志、靠领导人的兴趣与爱好去支配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或许有时能好一点,但绝保证不了长久稳定的发展态势。只有建立建全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才有可能推动各项事业的开展,并取得持久的成就。就一些单位而言,他们曾经制定了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并在实际中正确有效地去推行,但是面对着日益激烈竞争的新形势、新情况,我觉得还应当也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而不断地修改完善一些规章制度,尤其是面对市场的争夺惨烈,更应注意一些细节方面的事情,让管理体制更为现实更为理性更为科学更为实用,也更能为每一个员工所熟悉所接受。
但是,有了好的制度,并不能保障就能有好的效益。制度是人制定的,那也是死东西,如果只是用心地弄出了许多规章制度,摆放在那里,束之高阁,再无认真去抓落实,那也是没有用的。我们决不能只满足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条条框框,关键还要狠抓管理。管理必须到家到位,按制度办事,并能根据科学的制度去灵活运用管理手段,才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应当通晓的事情。
石家庄三鹿奶粉公司,肯定也有许多看上去很是正确很是科学的管理制度,也提出了诸如质量第一、为了人民健康而努力工作之类的口号,但为什么还出现那些重大问题呢?这就是管理上出了差错,将那些已经制定出来的东西形式主义地放在一边,根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甚至连良知都丢掉了。所以,不在于你的各项制度是否存在,而在于你的管理是否真正落到实处。
而管理,关键的关键又是人的管理,这就涉及到人的素质与用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了。所以制度、管理与用人,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的。核心还是人的问题。只有将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出来,并大胆使用,才有可保证事业健康向前推进。
韦尔奇先生在他的53条秘诀中,有许多条是关于选人与用人的。他有自己的标准,而这些标准也可以说对于我们都是适用的,那是普世之标准。除了上面提到了”在用人方面,完全打破等级、门户、辈分之见“外,他又提出了”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用人的标准首先就是坚持诚信“、”选拔和雇用最优秀的人才“、”富有激情是选人的主要标准“等多条要求。
那么,怎么才能选到优秀人才?如何做到”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搞清你的员工是有诚信的?你怎样才能判断出一个人是富有激情的?我觉得这首先还要看领导的水平。一个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若要员工富有激情,那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激情如火、充满着斗志与永不服输精神的人;想要求员工讲诚信,那自己必须言必行,信必果,是一个让人放心、信赖的人,是一棵坚定站立于风暴中而绝不动摇的大树。
韦尔奇带领他的团队、他的企业取得惊人的业绩,他又总结出这么多理论或理念性的秘诀来,我觉得他本人就是一个最优秀的人才,就是一个诚信的人、富有激情的人、一个善于团结别人、启迪别人的人,一个总是员工主心骨的人,是一个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假若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他即使有最优秀的理念,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我在前面曾说过,人类在理想的追求与理论的创新上,往往是不谋而和的;也说过,韦尔奇的这些所谓的秘诀其实也谈不上是什么真正的秘诀,因为中国古而有之。毛泽东一天军校没上,也没看过德国最着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大作《战争论》,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军事天才,因为他从《孙子兵法》中,从中国古代的战争中,从自己带兵打仗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针对性的、合乎中国革命实际的军事思想。同理,韦尔奇的管理理念,固然先进,我们也应当虚心学习,但我认为,我们要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也绝对不应本本主义与教条主义地模仿。
一切都在变化中,请记住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可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里,因为河水是不断流动的。
学习,应当是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实践也应是富有创新性地实践。只有我们自己以积极主动认真的态度,饱含激情去开拓去创新,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管理的读后感(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这样一些关于浪费时间的诗句在上小学时就被老师常常教育着,现在想起来都记忆忧新,但自已一直也只是一味的仅把他当成诗句而已,上周,我观看了李践老师的(时间管理),看了以后真是受益非浅,让我知道了要很好的完成工作就必须高效的管理自己的时间。
首先要明确自已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规划,有了规划就要一分一秒让它产生价值,不管任何事一旦想到了就要尽快的去做,就是老师口中所谓的”快快快“不要一味的托延时间,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一定是要原因的,成功一定是有方法的,所以要时时总结自已所犯的错误,自已错在那里?要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进步。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快速的实现自已的目标。
时间流逝的无影无综,去的快,来的也快。而能否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生命的长度掌握在上帝手中,但生命的宽度却掌握自已的手中。
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黄金,朋友们,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谏。愿我们都把握今天,从今天开始,争做时间的主人,把一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关于管理的读后感(三)
读了与《细节决定成败》相辅相成的这本书,(www.wolizhi.com)知道了”细小环节“的用处,在这个固定范围的世界里,在这个大胸怀的人类社会内,”细斜的事物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也是人类的一个必然选择。
自从出现了“管理”这个词,随后就出现了多方面的论述与发展完善,不同的社会或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与内容,甚至在同一社会或时期都具有着多方面的内容,而“精细化管理”的提出也是如此。
“精细化管理”这一概念的出现不但迎合了社会的发展,也迎合了人们的需求,在人们追求各项事物完美的同时,对管理也提出了很多构想,而“精细化管理”理念就是很多构想的组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不管是被动的提出,还是紧急的应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提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今的社会,细节决定成败的社会,我们不能不重视细小的东西,我们不但管理,而且要做到精细化的管理,“细”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精”是我们选择“细”的自然结果,而管理是方式,发展是目的,我们要掌握内在的东西,做到事必精,精必果,果必优。
当今的管理,对我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取胜,就要在之前一直被我们忽视的领域开拓、挖掘,要追求科技、创新、艺术于一体,要开发出每个人的潜在思维。管理不止领导少数人的事,更是一个所在单位全体成员共同的事,开拓思维、集思广益,做到精细集体化、精细管理化于一体。
本书论述了相关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在其中领会了精细化 管理的大概意向,以此自身受益匪浅,此后会在此基础上加以完善与开发,虽说自身不参与管理,但身为一个配合拥护领导管理事物的员工,我会努力学习,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深入内心,以便更好的做好自身工作。
这本经典着作已经读过好几次了,现在是标准的案头参考书。我甚至购买了很多本,用作业务沟通的商务礼品。常读常新,每次阅读都会让人思考,忍不住总想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努力尝试与实践。
《管理者》一书象夜空中指明方向的明星。有效的管理不是可以交会的,却是可以学会的(通过探索和实践不断优化),也必须学会。管理的概念不是“当领导,管下属”,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科学,用来让资源投入产出的比例更好,即更有成效。管理同样也涉及个人、组织的各个方面。管理工作要从自我管理做起,养成卓有成效的习惯。
我认为大师论述的管理核心在于如何最小化地使用资源做出最大化的贡献(成果)。他的着眼点在于关键的资源(时间和人),及使用资源的原则(要事优先、决策与有效决策)
时间是最有限也最有弹性的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想像”的能力,有它的特殊优势。大师德鲁克也着重写了这两种资源的使用原则。管理者要主动地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被时间安排。联系到我们的现实工作:理想状态下我们最好能主动地面对和管理一切工作事务,是人安排事情,不是事情推着人走。我们的销售管理活动要把工作中消耗的时间和处理的事项标列出来,同时持续地进行改进。比如市场与客户工作,我们绝不能被动地被所谓项目和机遇牵着鼻子走,要主动地设计规划客户管理工作,主动地开发市场,主动地维护客户。
关于人力资源的论述,也让人茅塞顿开。简言之 ,就是“用人所长”。无论是上司、同事、下属还是自己,要多运用大家的强项,互相补充,团队作战。书里面一个很妙的地方在于,在论述“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之前的一个小章节,讲的是人际关系。互相尊重、讲求贡献是合理的人际关系的基石。有合适的人际关系,才有大家各展所长的环境和土壤。管理可以学会,却不可以教会。同样,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实践来完成。一个组织的成长、成功也要靠组织内部的精神磨砺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着重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贡献,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不断成长,促使我们的团队卓有成效。
关于资源的使用方法和原则:我们要通过决策来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我理解的原则是:1、要事优先;2、决策要慎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举一反三。用最小的代价“边际条件”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周全,具有普遍意义。我们日常的渠道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一般都是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何集思广益地寻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是我们遇到的持续挑战。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做决定时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一定要鼓励不同的意见。要慎重考虑决策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冒的风险。要让决策成为行动,更要落实到个人的具体工作和责任,同时也要考虑到决策执行者的实际能力。
危机管理读后感 人脉管理读后感 狼性管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