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读后感
亚当斯密读后感(一)
1776年,英伦伦敦。一个少言寡语,神情专注的中年学者正在最后一遍校勘他那早已完稿却整整润色三年的心血着作。
1776年,北美大陆。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
从此,这个年轻国家在这位智慧学者的指引下,开创了人类经济活动史上的最大奇迹。
亚当·斯密出版的《国富论》被巴菲特视为最重要的4本枕边书之一(其余是格老的《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虽然巴菲特坦言其对宏观经济不甚关心,但是巴老有一个基本判断:即美国经济社会未来会更好。作为投资(爱好)者,片面地理解巴老所说的“不甚关心宏观经济”从而放弃对宏观经济的学习和理解是有失允当的。而《国富论》正好给了投资者一个了解宏观经济的入口。
坦白的说,以本人的水平,《国富论》不是易读的。咬咬牙,前后断断续续看了4、5个月才将它啃完。虽然本人看的书还不是很多,但是关于金融投资商业之类的专着也读了不下50本了,《国富论》的确配得上“枕边书”的称号。我看过的书里面,个人认为只有巴老的股东信、《穷查理宝典》能够配得上这一称号。下面说说自己的体会:
1)关于译者和译本
对于大师的思想记录,我比较推崇阅读英文原着。但是《国富论》的英文原着已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只能选择中译本。我选择的译本是上海三联书店的郭大力与王亚南合译版,该译本有几个特点:
a)译文初版于1931年,因此该版译文带有民国早期那种特有的行文方式,语言结构与我们现在习惯的白话文有一定差异,这也是我阅读较慢的一个原因;
b)书中有一定的错别字,会影响流畅阅读;
c)语义和意境的翻译还是很到位的,毕竟两位译者都是着名经济学家,不像现在的很多中文翻译书籍,译者的专业水平和作者的专业水平相差甚远。
总体来说,我认为应该存在一个更好的译本,一个以现行白话文来行文的译本,如果有哪位朋友能推荐一个较好的白话译本,不胜感激——
2)亚当·斯密的思维方式
初读《国富论》,一个感触就是这种充满洞见,了然人性,透析本质,抽丝剥茧,返璞归真的思维方式似曾相似。我一直很佩服巴菲特的很多透析本质、返璞归真的洞见(在他的股东信里),在《国富论》里,我找到了这种类似的思维方式。我猜想巴老是受亚当·斯密影响的(尤其受他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而阅读《国富论》的一大价值,就是能够领略这种思维方式,培养出一定的“斯密”式眼光。
3)关于内容
规模宏大论点广博的《国富论》,远非仅仅只有人们广知的“自由竞争理论”和“看不见的手”的比喻。斯密在书中还洋洋洒洒地论述了生产力改良的原因、货币的起源、金银的地位与作用、价格的构成、资本的性质与作用、地租的特点、国富的本质、城市商业与农村进步的关系、银行的功能、当时阻碍自由贸易的各种政策、国防支出、国民教育、国家收入与税收制度、国家债务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虽然很多已经不适用于当下,但仍有很多内容和论述,能够指引我们前行。学习了解这些论述和论点,是正确理解国家宏观经济现象和宏观政策的一条捷径,即使那些过时的论点,也仍蕴含着永不过时的内在规律和道理。
例举一个细节吧,斯密曾论述民间借贷的合理性,认为若禁止民间借贷,那么只能诱发高利贷。他认为,人们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向别人借钱的,所以禁止的不是需求,而是供给,而供给方若能获得与高风险相匹配的高收益(违规违法放贷是有很大风险的),那么总有人愿意放贷,于是形成高利贷。
4)亚当·斯密与卡尔·马克斯
马克斯受德国古典哲学影响较深,尤其受黑格尔精神辩证法的影响。个人认为(胡扯胡扯)德国古典哲学对于社会经济学来说还是形而上了,因为德国古典哲学过于理性,过于辩证,过于理想化。相反,斯密的体系中,“人”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永远不是纯理性的,而是有贪婪恐惧懒惰自大偏见希望欲望等等人性的。对于一个体系体制或者说社会游戏规则能否增进国富促进社会发展,斯密考虑的出发点是人性在这套游戏规则下会有怎样的表现,这套规则能不能诱发社会成员去合理地创造财富。
现实的社会,到底谁更接近真实?
5)体制与制度的重要性
斯密在大篇幅解析当时各项社会经济制度的同时,很少对君主展开论述。个人认为,贯穿全书的主题之一是:只有设计出优良的社会经济制度,才能引导国民正确地创造出国富。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基业长青》中的表述:CEO的最大职责是造钟,而不是报时。反观1776年的清乾隆四十一年,中华民族依然在企盼圣君,差距啊——
6)1776年的中国
斯密对当时的中国,有过这样一段描述: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其土地最沃,其耕作最优,其人民最繁多,且最勤殷。
同时也有这样一段描述:然而,许久以前,它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劳动及人口状况的报告,与五百年前客居该国之马可波罗所记比较,殆无何等区别。若进一步推测,恐怕在马可波罗客居时代好久以前,中国财富,就已发展到该国法律经济制度所允许的极限……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则按照该国土壤气候位置人口说,离此极限的距离,其实很大。一个忽略或者鄙视外国贸易,除了二三港口,即不许外国船舶通航的国家,如能改变法制,所可经营的事业,还有很多。一个只有富翁大资本家享受安全,贫民小资本家不独不能安全,且时长在法律名分下,被下级官吏横征暴敛的国家,国内经营的各种事业,都不能按照各事业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量的资本。在各种事业上,贫民所受压迫,都会确立富翁的垄断与独占。富翁垄断一切事业而获有最大利润……
如果当时我们也有一个亚当·斯密……
读到此段,感慨万千。期待改革开放的未来,我们能行。
7)《国富论》与中国宏观经济预测
看完《国富论》,对于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我个人的体会是:长期而言,中国的好日子还在后头(虽然是套用巴老的话,但我觉得真是这个体会),因为我们的体制和这种体制的改革会继续释放中国人民的无穷潜能(当然前提是没有大的军事、政治或体制动荡);至于中短期的宏观经济走势判断,无能为力啊……
就到这儿吧。斯密十年磨一剑,我辈岂能半年内消化通透?既然是枕边书,就准备常读常新,下回再有感悟,当记录于此,以飨各位看官。
亚当斯密读后感(二)
《国富论》篇章众多,亚当斯密谈到了阶级论、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对世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这从一开始的他对分工的讨论中就有此思想。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亚当斯密把这种机制,称作“看不见的手”。因此,斯密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之。亚当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他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消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但是我们知道,一味的自由主义虽然能使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利润,但另一方面却会是资本家过于盲目地对待市场,投资市场,为了高额的利润哄抬物价,结果会出现生产出大量的剩余产品,资本家为了不使物价下降,公然违背价值规律,宁可把商品扔掉也不降价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由于消费不起干脆不消费,甚至游行示威,这导致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资本家破产,国家的统治不牢固。这并不是设想,现实中最着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胡佛时期的美国了。也正因为那次的经济危机,诞生了凯恩斯主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家宏观调控。但是我们也不能只靠看得见的手。二战时期苏联的下场,就是因为单单依靠宏观调控导致的下场。所以说,不管是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两手都要抓。只凭市场调节,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只凭宏观调控,就会使市场失去自由与活力。
亚当斯密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上的巨人,不是没有道理。他,让我意识到了,原来经济理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或许我的赞美不能为他的荣誉锦上添花,但是我还是要打心底说,他真的很伟大,而《国富论》,也应该是经济学着作中一部不朽的丰碑!
《少年史记》之孙膑的故事读后感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读后感 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