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读后感
死亡诗社读后感(一)
看完《死亡诗社》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味道。当看完结局时眼泪已从眼框中流出来。心里有种莫名的痛,莫名的想大哭一场。为尼尔的死感到可惜,感到心酸,感到迷茫。尼龙的死到底是谁的错,是基廷老师,是他父亲还是谁呢?
当我们回头看时,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是社会,学校的问题,还有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里面讲述了尼尔本来是一个热爱演戏的孩子,由于家里的关系,他父亲只想他成为医生和律师,所以在学校的一倾活动也不能参加,明显他的父亲是专制型的父亲,我们可以去责怪他的父亲,但他父亲只是想他的梦理在他的儿子可以实现,而且认为那才是对他最好的,进入这所学校也是花了他很大的牺牲才进去的,他只希望他的儿子在这所学校里面学习,然后上大学,对于儿子的兴趣,却一无所知,每一次尼尔想知诉父亲自己的心里的想法,当看到父亲的冷漠的眼神,他把自己想说的话又吐下去,因为他自己讲了也白不讲,他还是演绎他的孝顺儿子,正如这样,才导致后面的悲剧的发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人和自己孩子的沟通显得尤其重要,尊重孩子的爱好,了解孩子,并且发展孩子的爱好,让其他们健康的成长。这方面我们要进行反思,不然下一个尼尔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我们孩子的身上。重视家庭教育,呵护你的孩子健康成长,让你的孩子在自己的爱好上发展。这样他才会活得快乐,活得有意义。
另一方面,基廷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及时行乐”是他的教学,他的教学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教学方法与众不同,同学们在他的课堂上不仅轻松而且学到很多的东西。让学生仿佛重生,但在那种环境下,也许很多时候都是无奈的,因为社会是这样,是无法解决的,也是一时无法改变的,这不是基廷先生的错,他是一个改革者,一个创新者,只是有时有些事也是很无奈的,他也不想这样,他只是想自己的学生能有与众不同的想法,但却想不到他的观点对学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的黑暗,让人活在一个被安排的生活中,根本就一点自由也没有,也许尼尔的自杀让他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
这种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上也都存在着,我们为了孩子的将来,根本就没考虑到孩子的爱好,从小让他们学习钢琴,画画,星期天都不放过,让他们从小就成为小大人,他们没了童年,没了乐趣,只会成为生活的奴隶。而他们并不开心,而家长往往以爱的名义来作为理由,其实他们是在以爱的名义来伤害着他们的孩子。尊重孩子才是对你孩子最好的方式,也是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比整天学习还重要。
死亡诗社读后感(二)
元旦期间看了《死亡诗社》,觉得这个影片拍的很不错,值得一看。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这部影片被当作教育影片被广泛推荐给一线教师看,是为了向基丁老师学习吗?基丁老师的教学方法的确很新颖并且值得借鉴,但他却把好的教学方法用来教了不合适的学科和不合适的对象。坦率地说,影片的悲剧结局基丁老师应该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基丁老师如果去教授一些表演艺术类,或者是如何写作的课程,应该会是一位成功的老师,可是他的学生偏偏是要上耶鲁,哈佛,将来成为牙医或律师的未来社会精英,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外显的激情是危险的。
这里又要提鲁迅的“黑屋子”命题,把关在黑屋子的人叫醒后却没有能力打开黑屋子,这岂不是更残酷的事情?对此鲁迅没有给出答案,也许这是大家都猜不透的难题。同样,鲁迅也是非常反对青年学生上街游行的,以免被某些势力利用,充当了炮灰。对此我是同意的,有时理智看上去是不近人情的,但却是正确的。
而基丁老师就是充当了“叫醒者”这样一个角色,而当他的学生被开除,自杀,甚至到后来自己也被辞退时,他对此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而最后站在桌子上大喊“我的船长!”的同学们,结局也会是被开除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是这样的。
我想,基丁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却没有告诉孩子们如何去掌控激情。对于这些青年学生来说,如何掌控激情,让激情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也许更重要。
死亡诗社读后感(三)
《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朋友曾一直推荐看的一部电影,今天终于抽时间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个人觉得还是按英文直翻的比较好,通片看下来,就觉得胸口涨涨的,想要发泄,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口。(www.wolizhi.com)无法说出的无奈。看到最后尼尔被他的父亲逼的自杀,看到父亲一直在说他自己的想法——哈佛、医生,他终于憋不住了,向父亲怒吼出“I must tell you what I feel!”他的父亲说“Tell us what you feel!”我以为矛盾可以得此缓解,结果尼尔却父亲被告知如果是演戏的话想都别想,尼尔终于放弃了最后的挣扎,也许从那一时刻起他就有了轻生的念头,因为他觉得活着没意思,没有价值。尼尔有如此想法也不是这一件事导致的,而是日积月累的,从影片开始,尼尔的父亲勒令他退出校报社,就可以看出尼尔的无奈。最后的自杀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
看到尼尔的父亲,我就看到了现实社会中大多数的父母,他们把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一厢情愿的加在了孩子的身上,认为这样走下去肯定没错。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个体,一个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的个体,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不错,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但那只能是引导,只要他们没有往坏的方面发展,何不让他自己成长,或许他会更加体会到成长的快乐——思想的宣泄,生命的价值。家长也会轻松点,与其一门心思的扑在孩子身上,倒不如花更多时间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
再看看基丁老师最后被当做了替罪羊,成了牺牲者,也许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他没有好下场。牺牲了基丁老师,这不是皆大欢喜吗——学校的荣誉可以保住,学校的稳定可以保住,学校的制度可以保住。于是就以退学逼迫死亡诗社的成员们威胁他们让他们作伪证。他们还是孩子啊!努安达坚持不说谎,最后难逃退学命运。看到托德在校长那,在父母的旁边,他那无法申诉的眼神,他绝望了,我也绝望了。最后基丁老师终于要走了,托德终于忍不住了,他觉得必须要让老师知道真相,他们不想背叛老师,但他们无力反抗。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站到课桌上,呼唤着“ohcaptain,mycaptain!”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在眼眶里直转。基丁老师最后是带着笑离开的,因为他知道,有那么一群学生已经开始自己思考了。
受戒读后感 水浒读后感 说岳全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