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景点的导游词2000字
颐和园景点的导游词2000字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颐和园景点的导游词2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颐和园景点的导游词1现在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主人——慈禧太后的住处——乐寿堂。乐寿堂二字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就是说有学问的人很快乐,讲仁义的人能长寿,之所以取乐寿二字,是慈禧希望自己能够快乐长寿。
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堂内有宝座、御案、掌扇等,除此之外还有青花大瓷盘,瓷盘是装水果用的,但不是为吃,而是专为闻香味而设,堂内的东外间是茶点室,东内间是更衣室,西外间是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西内间是卧室。
乐寿堂外门口两侧设有梅花鹿、鹤、花瓶各一对,有人会问,此处为何不摆龙、凤、狮子等,却放些鹿呀、鹤呀什么的,是何道理?其实这几件陈设物品加起来是一句吉祥语,梅花鹿的鹿与大写的六(陆)同音,取其“六”字,鹤与合家欢乐的“合”字读音接近,花瓶的瓶与太平的“平”同音,故这鹿、鹤和花瓶取“六合太平”之意。
院中还种有玉兰树、海棠树,原来还有牡丹,取玉兰花的“玉”,海棠花的“棠”与乐寿堂的“堂”同音,再取牡丹的富贵之意,即为“玉堂富贵”。再说,慈禧的小名儿叫“兰儿”,所以种玉兰花就更理所当然啦!
在乐寿堂的正前方,有一块巨石,人称房山石,还记得太湖石吗?南方的太湖石是以透漏皱瘦者为贵,而房山石是以“有孔不透也不漏、有形不皱也不瘦”者为佳。这块巨石有孔、有形,似灵芝,名为青芝岫。“青”为青色,“芝”为灵芝,“岫”为孔洞之意,即为一块青色、有孔、有洞的大灵芝石。但是呀,它也有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叫“败家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话得从明朝说起了。
明朝有一位喜欢搜集怪石的官员,叫米万钟,您听这名字,要是用大钟来装米,能装一万钟,够富的吧!因为这块石头却败了家。据说有一天,米万钟在房山发现了这块巨石,非常喜欢,于是动用大批人力来搬运这块石头。隆冬时每隔数十米便挖一个水井,在路上泼水冻冰再用人马拖运,开销很大。还没走到北京就家财耗尽,只好弃之路边。故人称“败家石”。
转眼到了清朝,乾隆在去西陵祭祖的时候发现了这块巨石,当时乾隆正在为其母亲庆六十大寿而采办“释罕物”,于是想把这块石头运回北京。运到这里后,却发现进园的门太小,没办法,只能破门而入。乾隆的母亲知道后很生气,说:“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真是败家石……败家石……”乾隆一时无话可说,只能听着数落,还是机智的刘罗锅眼睛一亮说:“太后息怒,皇上将此石运来是看它形状象元宝,又似灵芝,您看,像不像呀!如果是元宝、灵芝破门而入,那可真是可喜可贺之事呀!这是财源滚滚破门入,灵芝仙草延寿年的吉兆,这是说太后您多福多寿呀!”太后仔细看了看这块石头,哎!确是有些象元宝、灵芝,于是息了怒,转忧为喜。乾隆见状,顺坡下驴,立即在石头上题“青芝岫”三个字,还乘兴题了一首《青芝岫》诗,至今隐约可辨。
说来也巧,自从这败家石进了园子,大清朝便从乾隆盛世开始衰败,最终真的败了大清王朝。
前面我们讲了,慈禧是一个爱奢侈的人,就拿吃饭来说吧,颐和园内共有八个大院是专门为慈禧太后做饭的.厨房,被称为寿膳房,每天有120人为她的三餐忙和。慈禧太后每天二顿正餐,二顿小吃,在乐寿堂的正厅用餐,在用膳时,一般摆三桌,一桌供吃,一桌供看,一桌供装饰。慈禧太后每顿正餐需主食60种,茶点30种,各色佳肴128种,一天的餐费为白银60两,当时可买一万斤大米,可供四口之家生活一年有余,真是“帝后一席饭,百姓数年粮”。虽然如此,但是慈禧太后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每天准点用餐,而且从不多吃,更主要地是她吃完饭后总要活动活动,她坚信“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这恐怕也是她长寿的秘决之一吧!好了,乐寿堂就全部介绍完了,谢谢大家支持!
颐和园景点的导游词2大家好!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个愿望叫常出去转转,而我就是使大家的愿望变为现实并留下美好印象的导游员,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下面呢隆重的给大家介绍我们这位后脑勺最帅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有精湛的驾驶技术,有他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就可以放下心来轻松游玩了。这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我们上了同一辆车也算是一家人了吧?所以呢在旅途过程中大家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尽管提出来,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我们都会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最后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各位朋友当您踏上前往云台山的旅途时,是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呢,那就请允许我把云台山简单的介绍一下,大家也就先听为快了。
云台山位于焦作市的修武县境内。因山势险峻、主峰孤峦秀矗,形似一口巨锅,覆盖在群峰之上,山间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这里有大小名山36座,峰峦叠翠,雄奇险秀,云台山自古就是豫北名山,现在已建成的云台山风景区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称号的风景名胜区另外它还是世界地质公园。现在开放的景区有:温盘峪、老潭沟,小寨沟、茱萸峰等
云台山山险水秀,气候凉爽宜人。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密,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400多种。中药材蕴藏丰富,除人参、灵芝外还有闻名国内外的四大怀药以及茱萸、当归 等200多种。唐朝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丹,至今这一带山区还流传着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
给大家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有疑问,焦作市一座煤城,大街上应该是满天煤尘,怎麽可能与旅游挂钩?如果您不相信可以透过车窗来验证一下我的说法,近年来,焦作人勇于打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在一座煤城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宏伟目标,经过几年的建设,焦作的天在变蓝,山体在变绿,河水在变清。
一路说来一路聊,说话间我们便来到了景区的停车场,在下车之前呢我要跟大家约法三章,当然的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法律法规,而是大家在景区游览时的一些注意事项:第一、呢就是时间要求:希望大家在景区游览时 严格遵守时间要求,让我们努力做到一个人也不能少,少一个人也不行、第二呢就是安全要求,为了您的安全,请您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第三呢就是我请大家做景区的文明代言人,文明旅游从我做起,做文明游客。
好了各位朋友,请您关好车窗,带上您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参观游览吧,请记住我们的停车位置及我车牌号。
遥望茫茫云海之中,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悠远挥舞苍茫而又神秘眼前的景观让我们联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中华第一奇峡”红石峡,红石峡又名“温盘峪”。因谷内冬夏温度无异而得名。游览红石峡您最好先站在高处远距离观看,当您贴近它时会有一种置身仙境的错觉,曾任古怀庆知府的徐一贞曾写诗盛赞“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
春天的红石峡犹如一条红色彩带,悬挂在云台山绿色的山野中,把云台山装扮的格外耀眼。
游览完红石峡我们来到了云台山的第二个景点——老潭沟,在雨量充沛的季节,这里会出现“山中一日雨,树鸟百重泉”的奇特景观,而老潭沟的天瀑就是云台山最为壮观的景色之一,它落差314米,不仅为中国之最,亦为亚洲之最。抬头远观,她飘着轻柔的身躯,飞舞着来到人间,向仰望她的人,讲述这天庭的故事。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联想到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为天瀑吟唱的。(搜索公众微信号“好导游”关注找导游)
“山中和所有,岭上白云多”正是云台山的主峰茱萸峰的真实写照,茱萸峰海拔1308米,因过去这里变生茱萸而得名。1000多年前的农历九月九日唐代诗人王维登上此峰。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此茱萸峰也伴随着王维的诗篇而远播华夏大地。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望不到尽头的湖面就是当地人所说的“子房湖”,它因西汉名臣张良在此隐居而得名。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政治家、军事家。子房湖是云台山仅有的湖泊水体景观,在这里,您可以看到高峡出平湖的景色,这里山青水碧,四季风景各异,春可临水赏花,夏可入水戏碧波,秋观长天共一色,冬览山水半素裹。置身于此,尽可得山水之乐。
常言道“山是水的根,水是山的魂,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水叫绝,无处不美,无时不秀,游云台山恍若仙境,无爬山之累,却尽得游人之妙,使人有世外桃源之感受,世俗中累了、倦了的时候会想起有这样一方丹霞碧水还有闪耀在其中的快乐,乐山与山结缘,乐水与水为友,山之仁,水之志变皆入心来,在这山水之中,您醉了吗?
欣赏完这么优美的景色,您难道不为之心动?那么就请您拿出手中的相机拍摄下来,留住这份心情,好了朋友们,景区的讲解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下面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十一点准时在这里集合!
颐和园景点的导游词3各位,这是仁寿门,门口有两块太湖石,人称“猪猴石”,据说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被派到这里来为皇家看家护院。走进人寿门,看到的并不是仁寿殿,迎面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它是起到一个“障景”的作用。这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造景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起到屏风的作用,避免院内景物一览无余,失去含蓄之感。刚才我们讲过了,颐和园是集南北园林之大成,故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多次、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造景方法,待会儿我再一一向各位介绍,请各位先随我来。
(仁寿殿院内东南角松树下)
刚才我们看到了门口的那块太湖石,现在请各位再看看院内四周,这里还有四块太湖石,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些奇形怪状的所谓“太湖石”呢?首先我先告诉大家何为太湖石。说起太湖石,大家应该不陌生,在很多园林内都有,它们看起来奇形怪状,满身是洞,或堆成假山或装点景致,只是不太知道它们的名字罢了。其实,太湖石是产自于江苏无锡的太湖湖底,因其相貌奇特,有“透、瘦、皱、漏”之称,而且产量又少,故被皇家选为稀罕物运来放在园林内起装饰作用。有些太湖石天生酷似某些人物、动物或祥瑞之物,就更成了人们收藏、寄与某种美好象征的“尤物”。
还记得门口的那块太湖石吧,从背后看去,没什么奇特之处,但要从正面看上去,你便会拍手叫绝,因为这块太湖石就像是一个老寿星,面向仁寿殿,给慈禧太后祝呢,您看像不像?另外四块太湖石根据其形状,象征一年四季之“春华、秋实、冬枯、夏荣”,这四季石与老寿星被称为“峰虚五老”,象征长寿之意。
再看看院中的这只铜铸的怪兽,人称“四不象”,你看它鹿角、龙头、狮尾、牛蹄,别看它长相怪异,可是本领高强,能避火,又是一种仁义之兽,既是“仁兽”,故在“仁寿”殿前,真是找对了地方!您也许会问,刚才你说“真是找对了地方”,莫非这“四不象”原来不在此处?您说的不错,“四不象”原有一对,是乾隆年间铸造的,原来放在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烧圆明园时,另一只被侵略军所毁,真是令人惋惜。
在大殿前还陈列着铜制的龙、凤、香炉、太平缸等。特别是龙凤的位置与其它地方的陈设位置不一样。在古代帝王的宫殿、园林内的龙凤等吉祥物,其陈列方式应该是龙在上,凤在下;龙在内,凤在外。在这里却成了“凤在中央、龙陪两旁”的格局,是哪个大胆之人所为?不是别人,就是在这座大殿内垂帘听政、发号施令的女主人——慈禧皇太后,好象在向人们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仁寿殿的中间靠左的位置)
这座大殿叫仁寿殿,是帝后们夏天到这里来避暑时,临时处理政事的地方,其功能相当于故宫的乾清宫,等级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这一区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颐和园内三大区域之一的政治活动区。在清代的每一处园林内,都设有一座处理朝政的大殿,一般称为勤政殿,以示在休假娱乐时也不会疏于国事,以示勤政,其实,只不过是懒得跑回故宫处理朝政而已。清末,慈禧手握大清大权,在故宫养心殿及颐和园勤政殿“垂帘听政”。天下凡是大权在握的人,通常都不想死,都希望长生不老,故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便将“勤政殿”改为“仁寿殿”取自于《论语》中的“仁者寿”,即施仁政者能长寿的意思。
在大殿内的后壁上,悬挂着“寿协仁符”的大匾,殿内设九龙宝座,御案及众多装饰物。值的一提的有两处陈设。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正对面的大水银镜,上面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共226个,取寿字之“多”的意思。在镜子的左侧的一辐画卷上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寿”。这100只蝙蝠与镜子上的226个寿字寓意为“多福(蝙蝠)多寿(寿字)”真可谓是用心良苦,那么慈禧太后到底是否长命百岁了呢?慈禧太后一直活到了73岁。有句古话叫“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七十不足为怪,但在当时活七十多岁不能不说是位长寿之人。是不是那些“福”字呀“寿”字呀保佑了老佛爷呢?当然不是,这是与老佛爷的饮食起居有规律及日常保养是分不开的。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没灾?不过,慈禧太后不怕生病。她说 “有病有灾我能挺,因为我有延年井”。据说呀,喝延年井的水便是老佛爷长寿的秘诀之一。那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延年井沾沾仙气?好!各位随我来,我们一起去参观延年井。(在延年井旁)
各位,这就是延年井,据说有一年慈禧中了暑,久治不愈。一天睡午觉时梦到了一口井,便派人来挖,果然挖出一口井。慈禧太后取水喝了一碗,暑气顿消,精神气爽,非常高兴,便封其为“延年井”。以后慈禧太后经常饮用此水,并用此水沏茶,称为“延年井水沏杯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其实,这口延年井的井水为优质矿泉水,确实有利于人体健康。慈禧对这口井的感情胜过金银珠宝。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金银珠宝丝毫未取,只是特意来喝了一碗延年井水,然后就背“井”离乡,带上光绪匆匆西行了……
好了,讲完了政治活动区,现在我们要去帝后生活区参观一下,首先我们去看一看光绪在园中居住的地方——玉澜堂,请大家跟我来。
(在仁寿殿后的假山旁)
走到这里,也许有些人已经不耐烦了,会问“导游,您说过颐和园又大又美,3/4都是水,可我们进来以后确是什么门呀,石头呀,大殿,假山呀,水呢?为什么不带我们去看?”大家别急,如果进门就是水,您是否会觉得太直截了当了,就会觉得不够“深度”。其实,这又是一种造园方法,叫“抑景”。所谓抑景就是先抑后扬,即当各位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便是最想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这里看起来曲径通幽,其实,您再往前走几步,就可以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感觉啦!不信,请各位走走看。